本篇文章2831字,读完约7分钟

联通重组王晓初国际数据中心加强集约化 根据“资源集中、运营集约”的理念,王晓初希望中国电信的省级公司将其IDC、销售团队、客户等重要资源转移到电信云公司。 中国国际数据中心圈8月5日报道称,按照资源集中、运营集约化的理念,王晓初希望中国电信省级公司将国际数据中心、销售团队和客户等重要资源转移到电信云公司。然而,事实上,IDC一直是各省的后花园,它将IDC的业务收入自由分配给各种业务,以完成集团的关键绩效指标评估,IDC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以及扩张都意味着大量的资金分配权。

联通重组王晓初国际数据中心加强集约化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发布了利润下降80%的预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重组IDC()业务。这个年收入2800亿美元的巨人再也不能因为管理漏洞而损失利润了。

第一批成功的候选人是知名的CDN公司和在美国上市的蓝泛。7月28日,一个拥有1800万用户的行业通信平台在近15个小时内无法登录。莫莫发表声明解释原因:其服务提供商蓝讯北京机房在中国联通网络运营期间被切断。莫莫告诉记者,最保守的估计是莫莫损失了100多万元,但兰迅拒绝支付。

当然,除了亲切,还有一些受影响的网站。由于中国联通最近发布了《互联网接入标准化和大带宽管理》,北京联通根据这一规定,对40多个国际数据中心机房的非正常接入情况进行了整改,大量非正常接入被切断。

蓝色洪水类似于2010年中国电信的“流量渗透”事件。知情人士表示,许多互联网公司以国际数据中心服务的名义,向运营商申请低成本的主干网络带宽,以接入自己的机房,但只有部分带宽供自己使用,而另一部分则分批出售给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一些第三方宽带企业。这种现象被称为流动渗透。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互联管理规定,三大运营商只能通过全国现有的10个骨干网直连点进行互联。根据2014年的价格,中国移动需要与电信和联通每月结算60万元。

然而,以IDC托管的形式,主干带宽的购买价格每年只有150,000-200,000,相差近40倍。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种宽带传播业务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链,资源丰富的中间商年利润超过1000万英镑。

清洁流渗透

2010年,王晓初时任中国电信总经理。当时,电信流量的渗透清理了铁通出口的大量不正常准入。当时,骨干网的结算价格仍然是100万元/克/月。相比之下,当时亚洲国家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结算价格不到20万英镑/克/月,而美国的结算价格不到中国的10%,而且还在逐年下降。

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包括铁通在内的整个中国移动集团都严重缺乏互联网内容资源,必须通过电信和联通的互联网出口才能访问电信和联通的互联网内容资源,否则其用户根本无法访问互联网内容。然而,高昂的结算价格迫使铁通寻找另一种方式从第三方购买宽带出口。

巨大的价格差异吸引了大量的宽带经销商。除了庞大的互联网客户外,运营商自己的宽带代理甚至他们的员工都参与了网间下水道的建设,而省级公司也将在年底业绩飙升时低价批发大量互联网出口带宽。整个产业规模足以让中国移动每年通过公开招标购买电信和联通的第三方宽带。

当我在为联通发展业务时,我看到许多机房都有员工自己拔出的光纤。这些光纤是以维护测试的名义被拔出来的,但它们实际上是连接到其他宽带运营商的。一位在山东联通开发住宅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已经向市政公司报告了,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没有用的。这种管理漏洞在运营商内部非常普遍。除了光纤资源,员工参与宽带业务和移动电话终端也经常发生。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还审理了一起北京联通员工公开倒卖用户信息的案件。

联通重组王晓初国际数据中心加强集约化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第三方宽带出口被监管机构称为网间下水道,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属于政策禁止的范围。然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清理这些非法业务是完全有道理的。

在此次重组中,中国联通明确规定,严禁从IDC机房拉出裸光纤作为维护电路,并规定严禁转租资源和非法运营。

这可能会清除许多非法访问,但它不能阻止交通渗透,因为巨大的价格差异总是存在的。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骨干网节点数量从3个增加到10个,结算价格从100万元/克/月降低到60万元/月,年降幅为30%。然而,事实上,骨干网节点的容量有限,骨干网流量的年增长率超过70%,因此目前的互联仍然滞后于发展需求。

2010年,已经度过3G投资高峰期的中国移动推进了沿海地区的宽带建设。每年300元的价格开始动摇中国电信的宽带市场。但与此同时,流量渗透的清洗大大抑制了移动宽带的增长速度。

然而,时代变了。2013年后,中国移动投入大量资金建设IDC和骨干网,并向各省下发KPI要求,将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引入移动IDC。IDC.2015年,移动流量的本地网速已经达到86%,14%的点击量需要与电信和联通结算。网络之间的结算成本也从2013年的260亿英镑降至217亿英镑。

如今,中国移动宽带用户数量从2010年的约1000万增加到6584万,而中国联通宽带用户数量为7394万,几乎与移动持平。

与交通渗透相比,集约化经营旨在理清集团与省级公司之间的内部矛盾。中国联通内部人士透露,该集团希望清除障碍,让云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协调IDC业务,实现集约化经营。

当然,这也是王晓初在中国电信的政策经验,取得了一些成功。2012年,中国电信成立了一家公司,将内蒙古和贵州的新大型数据中心移交给了电信云。

根据资源集中、运营集约化的理念,王晓初希望中国电信的省级公司将IDC、销售团队和客户等重要资源转移到电信云公司。除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运营之外,电信还可以在集团层面统一其业务规划,与当时进入中国的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平台(AWS)和正在崛起的阿里云(Aliyun)竞争。

然而,事实上,IDC一直是各省的后花园,它将IDC的业务收入自由分配给各种业务,以完成集团的关键绩效指标评估,IDC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以及扩张都意味着大量的资金分配权。

然而,国际数据中心在不同省份的价格并不透明和统一,一家公司很可能会在不同省份之间降价,导致电信行业的内讧。此外,IDC的管理不透明,成本也不统一。与其竞争对手竞争是不可能的。一名曾在电信云公司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为此,该集团决定逐步统一各省的业务。然而,在电信云公司成立的头两年,没有一家省级公司向其移交客户资源。最终,王晓初只能依靠强大的手段来完成各省的集约化。

联通重组王晓初国际数据中心加强集约化

2013年,中国联通成立了云数据有限公司。在联通,问题是一样的,矛盾更大。上述联通消息人士表示:目前云数据公司负责向客户收取费用,但维护和电费都由省级公司承担。谈到经济解决,总是矛盾的。

对于传统业务开始下滑的运营商来说,IDC是目前唯一的高收入、高增长业务。从2014年到2015年,中国电信的国际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从97.6亿英镑增加到125亿英镑,增长率为27%。而中国联通的国际数据中心收入从51.4亿英镑增至70.7亿英镑,增幅为37.5%。对于希望提升联通业绩的王晓初来说,这是一项绝不允许有任何失误的业务。

标题:联通重组王晓初国际数据中心加强集约化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wh/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