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3字,读完约4分钟

结婚日期要花多少钱

婚姻幸福是什么感觉?婚姻如何才能找到幸福?我想很多人都在问这两个看似无法回答的问题。我觉得一千个人对幸福婚姻会有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个年龄对幸福婚姻的定义都不一样,幸福的感觉不清楚,幸福的存在也不清楚。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结婚的浪潮也逐渐到来。这一刻,我们选择了不同年代的爱情故事。虽然不同的人对不同时代的爱情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个是永恒的,那就是真爱无价。

虽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一种幸福的婚姻永远不会改变的感觉:牵手时的甜蜜,岁月里永不分离…

五一临近,迎来一年情侣高峰期。生死富贵,白头偕老。新人以最幸福的笑容一个接一个结束自己的单身时代。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里,很多人都在纠结于金钱和爱情的较量。他们不禁要问,在这个时代,是爱情更重要还是物质更重要?东方金宝的记者在洛阳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采访了从60年代开始的几代人,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婚姻时代。

[60年代]

三个银元打了两个手环

刘先生的婚姻是父母安排的,他13岁就订婚了。1963年,年仅16岁的刘先生结婚了。他回忆当时经过媒人的话和父母的吩咐,男女不能见面。但刘先生那时候家里也是个富裕的家庭,所以订婚后他偷着去看了好几次未来的新娘。

新娘在牛车里结婚,戴着新郎家给的三个银元做的两个手镯,一件蓝布新衣服在当时被认为是时髦的。嫁妆里有两床被子和两件衣服,外加新床、被褥、板条箱、大柜子等。刘家带来的,这就成了新房子。刘家比较有钱,给娘家30多块钱作为彩礼。结婚后,新人和父母住在一起,相安无事。

按照当时的习俗,婚宴为男方的亲朋好友请了十几桌,费用大概在100元左右。刘先生说,当时价格比较便宜,猪肉才几毛钱一磅,也是天文数字。

[1970年代]

为婚宴攒了40元钱

63岁的李向东是宜川人,退休后住在洛阳。闲暇时,他会带妻子宋平去罗浦公园散步。

李向东和宋平从小就订了婚。他18岁的时候,他们第一次见面,直到三年后结婚,期间几乎没有再见面。从订婚到结婚,两家都没有买过彩礼。

婚礼当天,宋平穿着一件60美分一英尺的新格子裙。李向东回忆说,那天他走了八英里去了那个女人家。接到新娘后,天还没亮,他就步行赶回了家。

李向东说,他当时刚参加工作,结婚时把40元积蓄给了父亲。他们找了熟人,买了五斤猪肉,在老家请了三桌客人,算是宴席。“那时候钱值钱,亲戚朋友最多给三块钱。这是一份很大的礼物,有些人凑在一起给了一元五分。”李向东笑了。

婚后,他们的家具很少,只有几个箱子、柜子、被褥,还有几件生活用品。

结婚成本不超过100元,现在在一起42年了。

[80年代初]

“三转一环”花了600块钱

“老公家和我家是世交,我们的结合也是父母的生活。”54岁的黄女士于1980年结婚,当时索要彩礼并不流行。黄女士回忆说,她订婚时,婆婆送的六尺布、笔记本、笔都被认为是彩礼。

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成品衣服开始流行,十几块钱一件。公婆一下子买了六件,黄女士喜出望外。

而当时最流行的是“三转一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大概600块钱。黄女士的家人用公婆送来的实木材料做了一套家具,如床、三个衣柜、桌子和箱子。还有八九床被子,都是嫁妆。

婚礼当天,黄女士穿着新衣服,戴着手表,开着北京吉普结婚了。“这在当时是很体面的。”

公婆家庭条件不错,招待过30多桌亲戚朋友。与今天送钱不同,当时的亲戚朋友大多送毛巾、茶具、镜子、水壶等实用的礼物。"到目前为止,有些毛巾还没有用完."黄女士笑道: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晒各年代结婚账单 裸婚成当下新人无奈之举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