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4字,读完约5分钟

北京市最大的拆迁房屋合同诈骗案近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主犯董晶被判处无期徒刑。虽然这个案件的审理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却把目标锁定在了梦想买房的人身上。为什么“骗子”频频延伸到政策性住房,而且往往成功?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拆迁房屋的骗局已经使100多个家庭陷入“陷阱”

39岁的董晶是北京一家拆迁服务公司的负责人,从事房地产行业多年。董晶声称能够从北京广渠门附近的拆迁项目中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住房,这引起了许多买家的兴趣。起初,董晶首先在亲戚朋友等小圈子里传播消息。因为价格诱人,和东晶公司签订购房合同或达成口头协议的人都推荐给周边人。

在这些引荐者和引荐者中,一些“圈子里的人”开始参与进来。原北京仲达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团结湖店经理郭辉就是其中之一。房地产从业者郭辉在帮别人买董晶拆迁房的过程中,发现了“商机”。经过几次讨价还价,郭辉和董晶达成委托销售协议,规定多收的钱全部归郭辉个人所有。从那以后,郭辉通过发布销售广告和向顾客和朋友介绍来联系买家。

购房者难拒低价诱惑 政策性住房成诈骗新"卖点"

这时,圈里的另一个人,冯伟,也参加了。2007年,冯伟在看到同事郭辉放出拆迁户的消息后,主动联系。冯伟利用商店的便利,找到了几十个想买拆迁房的顾客,并把这些人介绍给了郭辉。冯伟由此获得了近100万的中介费。

被骗者严说,2007年下半年,有朋友告诉他,广渠门有一套拆迁户出售。他通过这个朋友找到了冯伟做中介,选了一套80多平米的房子。后来他以每平米7800元的价格付清全款,并付给冯伟4万多元的中介费。但是董晶因为种种原因推迟了签约时间。在他再也联系不到董晶之后,他发现自己上当了。

从2004年底到2008年12月,董晶单独或与冯伟、郭辉等一起。,虚构他可以通过“置换”的方式购买崇文区广渠门改造小区的动迁房,帮助购买西城区桃园改造工程的动迁房等。,骗取160人以上(次)购买总价7200万元以上,骗取代理费和信息费合计600万元以上。事发前,

"这是一个典型的低价购买拆迁房屋的欺诈案件."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官王晶表示,董晶案并不是第一起打着政策室旗号的诈骗案。近年来,北京数百个家庭陷入了经济适用房和拆迁房的“欺诈陷阱”。

政策性住房成为欺诈的新“卖点”

王晶说,从法院对相关案件的审理来看,在北京高考诈骗和户口诈骗案后,为了帮助购房者办理经济适用房审批手续,说可以从内部获得经济适用房号,或者通过置换在好的位置购买拆迁房屋,已经成为犯罪分子新的“卖点”。

除了董晶案,王晶还向记者介绍了另一起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案件。梁是一个80后,曾经做过房屋销售的女孩。从2006年到2008年,梁从工作中了解到,北京一套经济适用房的一部分已经买了,还没有卖出去。因此,梁声称认识开发商的负责人,他可以得到房屋。为了取得购房者的信任,梁还故意向小区物业人员行贿,允许自己带购房者去小区看房。因为梁有销售经验,熟悉经济适用房销售的方方面面,所以他让买家相信了自己。经过层层包装,很多买家上当受骗。2009年9月,梁因合同诈骗被判处无期徒刑。

购房者难拒低价诱惑 政策性住房成诈骗新"卖点"

虽然两种情况下买卖的房产不同,一种是拆迁房,一种是经济适用房,但两种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所涉人员的身份是特殊的,欺诈手段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预防和识别更加困难。涉案人员很多是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对房地产市场和客户心理比较熟悉。他们向客户介绍的内容专业,容易产生信任。

同时,在推荐房子时,涉案人员往往会告诉购房者,他们的房子是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的,这是一个“潜规则”,因此要求购房者不要去开发商或相关部门核实。而购房者往往出于“趁沉默”的心理,不进行深入调查,导致陷入其中。例如,在梁的合同诈骗案中,在犯罪时,许多受害者甚至对他们“购买”了一年多的经济适用房进行了翻新和“入住”。

购房者难拒低价诱惑 政策性住房成诈骗新"卖点"

业内人士提醒买家不要迷信“潜规则”

许多审理过类似诈骗案件的法官认为,政策性住房诈骗案件的频繁发生,既有受害者的客观原因,也有受害者的主观原因。近年来,过高的房价催生了一大批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住房购买条件的“夹心阶层”购房者,买不起高价商品房。他们中的许多人尽最大努力购买相对便宜的住房,从而给罪犯一个机会。

同时,一些受害者被自己的利益所迷惑,放松了警惕。绝大多数不符合购买政策性住房条件的受害者,都是因为在政策性住房与商品房巨大的价格差距面前迷信“潜规则”,认为可以轻易绕过房地产的政策调控,非法购买政策性住房而受骗上当。

对于广大购房者,王晶提醒,首先要打消贪便宜的念头,不要迷信“潜规则”。有好事要警惕。

同时,购房者要认真研究政策。国家对政策性住房的购买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例如,购买保障性住房需要达到一定的收入标准。很多人买房都不重视政策法规。在这种情况下被欺骗的人不能被称为“受害者”,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符合规定的条件,必须购买。

购房者即使符合购房条件,也不要听中介一方的故事,多方面去查,从开发商和房地产主管部门了解中介的能力和信息。事实上,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信息平台,主管部门将通过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公布政策性住房建设、申请和购买情况。如果买家有什么不知道的信息,可以咨询相关部门了解。

标题:购房者难拒低价诱惑 政策性住房成诈骗新"卖点"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