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7字,读完约3分钟

推广时,“只卖128元”

案例:某超市促销某品牌t恤,名义上是“原价198元,现价128元”。其实降价前七天内,这家店这件t恤的最低成交价格只有99元,原价198元是假的。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解释:商家的名义原价不能自行确定。应该是商家做此降价活动前七天内店内交易单的最低成交价格;前七日内没有成交价格的,以本次降价前的最后成交价格为原价。

袜子放在柜台上后,促销活动从未停止

案例:某超市销售某品牌童袜,名义上是“原价6.5元,现价4.9元”。事实上,这只袜子一放在柜台上就被促销了。从来没有在6.5元内以原价卖出,也没有相关的成交单据。

解释:如果商家在降价前无法提供成交单,那么标注的原价实际上是虚构的假原价。

都说是现金减,其实卖起来更贵

案例:某商场开展“200元降价50元”促销,一件风衣定价999元,降价799元。事实上,在促销前的七天内,这款风衣可以在店里以598元的最便宜价格买到。

解释:商家在进行现金、优惠券、礼品、积分等促销活动时。,标的商品的价格不能高于促销前七天内商场内交易票据的最低成交价格,否则为价格欺诈。

出示的现金凭证不容易使用

案例:店内广告牌上有一个商场:“300元购物,会给你50元现金券。”事实上,使用现金券是有条件的。只有单项超过300元才能使用。然而,该店并没有在其店铺的显眼位置公布这些附加条件。

解读:商场以返还有价券的方式促销商品时,如果有使用有价券的附加条件,必须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明确标注,否则为价格欺诈。

你不能得到免费的笔记本电脑

案例:某家电厂商贴出广告称,如果在其店铺购买超过12000元,将送一台笔记本电脑。当一个顾客在他的店里买了价值12800元的东西去收礼物时,商家说礼物有限,电脑已经送来了。

解释:商家在销售商品之前,如果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做出具体承诺,就必须履行承诺。

虚构的最低价和出厂价

案例:某商场出售的某品牌数码相机,在流行广告牌上名义上是“全市最低价”。其实没有办法证明这个价格最低的商场,但这是虚构的。

解读:所谓最低市场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优惠价等。如果没有确切的依据或比较,商家标记的也是价格欺诈。

“买一送一”不是真的

案例:某超市促销5升食用油,号称“买一送一”,但顾客买了一瓶后,只收到一瓶200ml的同品牌食用油。

解释:商家在促销期间赠送礼品时,必须如实注明礼品的名称、规格和数量。如果是虚假标注,或者礼品是假冒商品,就是价格欺诈。

记者傅莹通讯员王立华

降价?打折?减少现金?可能真的不便宜。当端午节假期临近,将是市民购物的高峰期时,市物价局昨天发布了《反造假书》,总结了十大价格欺诈案件,以帮助消费者防止造假。

市物价部门提醒市民,购买商品时最好“货比三家”。不要盲目相信“跳价”、“最低价”这种噱头。购物后,你要仔细检查收据,检查结算价和标价是否有差异。一旦发现价格陷阱,应立即保存相关消费证据,拨打价格热线12358投诉。

标题:市物价局昨公布购物“防忽悠宝典”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