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0字,读完约4分钟

中新社香港6月25日电(香港回归15年)香港建筑业15年:回归带来“黄金时代”

作者陆哲

「众所周知,香港的基建业正迎来第二个黄金时期。这与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紧密联系是分不开的。」在香港建筑业一线工作了36年的“老前辈”陈伟良对中新社表示,15年来,在连接香港与内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对港澳的优惠政策的帮助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迅速”。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1976年,陈伟良和他的亲戚开始在建筑工地上做一名临时工,从那以后,他就被认为是“进入了这个行业”。从不会用扳手的“小学生”,到现在管理几个大型建筑工地的“师傅”,陈伟良见证了回归后香港建筑业的发展变化。

“回归以来变化太多了。”陈伟良说:“首先,建筑工地的环境是好的,改变了人们对建筑行业又脏又累又危险的印象。”

自回归以来,香港特区政府一直重视基建。为了建设一个“先进、安全、高效、环保”的建造业,当时的行政长官董建华在2000年4月委任唐英年先生为CIIC建造业检讨委员会主席,全面检讨及改善当时的建造业。CIIC在其报告《建筑业新地图》中提出了109项改进措施,导致在2007年2月成立了建筑业理事会。

“我们首先关心的是工地安全,”建筑业协会主席李说。「回归前后的工地安全纪录并不好,每千名工人约有300宗意外。我们定了一个标准,每年几千名工人的事故不应该超过60起。”到目前为止,大型工程事故率已经下降到每年1000左右,政府工程事故率不到10人。

与此同时,香港发展局及建造业议会亦推出「社会道德工地认可计划」,奖励安全及环境良好的工地,并提供「投标加分」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建筑公司加强工地环境建设。

“现在的场地比十几年前好多了,不仅安全设施完善,还有专门的餐厅、洗衣房、茶水间、药箱。工人也有统一的制服,会大大提升对社会的印象。”陈伟良说:“有了这样的环境,年轻人不会不喜欢糟糕的建筑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新血液。”

为了吸引青年人投身建造业,提高工人素质,特区政府已投资超过3.2亿港元(下同)进行人力培训,而议会辖下的训练学院亦开办不同工种的训练课程,为期三个月至两年,令超过4000名学员受惠。在“承建商合作计划”下,参与的承建商可透过“先聘请,后培训”的方式,聘请和安排学员在工地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已有30家承包商加入。建筑业培训委员会主席黄永浩表示,政府的措施成功地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该行业,“建筑业正呈现出年轻化、素质提高的趋势”。

香港建造业15年:回归带来“黄金时代”

黄于一九九九年在建造业议会训练学院受训。他在学院接受测量员培训后进入行业,不到八年就和同期的学员共同创办了一家工程测量公司。“我们这些经过培训再进入的人,基础知识和素质都很高。”黄说,建筑业在过去两年里慢慢繁荣起来。“现在生意不错,很多都是大项目,直接连内地。”

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的基建合作越来越密切。香港推动的“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等,有超过一半与内地相连。李说,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的融合是回归后的一大趋势,“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贸易和物流的发展”。

香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表示,随着香港十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香港将进入基础设施行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陈伟良说,除了香港的基础设施外,国家对港澳的政策也可以带动香港的发展:“例如,在澳门发展旅游业和香港开放自由行期间,我们都觉得建筑业明显繁荣。现在工人工资涨得快,工作多,是回归后的机会。”

香港建造业15年:回归带来“黄金时代”

他说:“现在是黄金时代,市场繁荣。虽然我已经50多岁了,但绝对不会这么早退休。”

标题:香港建造业15年:回归带来“黄金时代”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