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73字,读完约9分钟

 ;  ;  ;  ;  ;  ;  ; 【编者按】 ;  ;  ;  ;  ;  ;  ; 现在经济正在下降 危机迫在眉睫 怎么转换?  ;  ;  ;  ;  ;  ;  ; 温铁军教授7日在北京大学发表题为“周期性危机和价格转嫁”的演讲,整理共和国66年来经历的经济危机及其应对经验,提出依靠国家级战术投资,实现反周期调节的对策,即“维持投资拉动增长”。  ;  ;  ;  ;  ;  ;  ; 温铁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三农”问题专家 这次演讲由战术和管理杂志社、海南出版社和北京大学中国战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看看越来越多的复印件,关注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战术与管理》系列书 微信号: hainanbook  ;  ;  ;  ;  ;  ;  ; 今天的演讲文案基本上在《八次危机》一书中进行了说明。  ;  ;  ;  ;  ;  ;  ; 这本书已经印了六次了,为什么被承认这么广泛? 一是因为这本书写了很久 今天是快餐文化的时代,我的这本书从1988年开始构想到现在,是几十年的时间。  ;  ;  ;  ;  ;  ;  ; 二是哲学上把问题从特殊性提高到通常性;把“中国特殊”提高到“中国通常”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告诉人们,我们和通常快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一样,由于外国债务危机陷入了快速发展的陷阱。 所以,我在这本书里总结了中国经验采用的基本观点,依然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周期危机( cyclic crises )  ;  ;  ;  ;  ;  ;  ; 但是,我们需要证明中国能渡过危机的理由。 很多国家面临危机,中国渡过危机的理由是什么? 中国有“价格内转嫁的条件” 所以,我的理论创新不是发现中国有周期性危机,而是借用周期性危机理论来分解中国的快速发展经验 ;  ;  ;  ;  ;  ;  ; 周期性危机是指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不断集聚,而且所有资本集聚带来风险,风险也不断累积,最终转化为危机爆发。 同样,我认为自然科学说得更清楚。 这个收益和价格在社会科学行业相当于自然科学中的作用和反力,在英语中相当于“no pains,no gains”。  ;  ;  ;  ;  ;  ;  ; 其实很简单,只是有些人有他们的gain,但没有pain。 其他一些人没有太多gains得到了越来越多的pain 也就是说,有些人得到了制度的利益,转嫁了代价。 其他一些人得到了微薄的利益或没有得到利益,但却付出了代价 这个社会两极分化,公平正义 20世纪30年代,西方陷入了大萧条  ;  ;  ;  ;  ;  ;  ; 危机不是什么新鲜事 二战前,西方进入工业化后发生了生产过剩,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生产过剩的危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不再发生的理由是产业迅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西方产业转移后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也发生了生产过剩 所以,中国的“常理论”是指中国不会生产过剩的矛盾。 今天众所周知的媒体概念被称为“产能过剩”,但实际上是生产过剩  ;  ;  ;  ;  ;  ;  ; 政策行业讨论生产过剩是在1998年 当时,让中央接受这个概念的还是你北京大学的林毅夫,他提交了报告,直接提出我们现在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双重过剩条件下的恶性循环”,他认为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只有罗斯福的新政。 罗斯福新政在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被定义为新国家主义,不是新自由主义 林毅夫1998年的建议是投资国债增发、新农村建设,将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转化为农村建设,从而渡过危机,这其实是“反周期调节”的战术思考 1998年提出的,1999年转变为中国投资拉动增长战术,15年前,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共计15兆以上  ;  ;  ;  ;  ;  ;  ; 年班子交接,依然维持投资拉动。 包括现在强调新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 ),潜在台词依然是解决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老问题  ;  ;  ;  ;  ;  ;  ; 其实,危机不是问题。 问题是——危机会有什么变化呢? 在中国,通过国家级战术投资实现反周期调节,把过剩生产能力转向内部的基本建设  ;  ;  ;  ;  ;  ;  ; 这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是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疑问。 国家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有可能投入合理的生产吗? 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 二是对当前自由主义思潮的挑战。 谁能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是民营企业吗? 并不是不可能。  ;  ;  ;  ;  ;  ;  ; 因此,政府可以扩张国家主权信用,即扩张由国家政治权力派生的纸质信用,即大规模增发货币,投入基本建设 但是,谁来执行呢? 国有银行 交给谁? 国有企业 你在做什么? 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民营企业没有投入生产的可能性,所以做不到也做不到。 因此,国有资本挤出效应出现,更大规模的国有部门投资于基本建设行业,没有获得高收益率,所以今天的经济学家一概而论,70%的gdp由私营部门和外资部门创造,国有部门占70%的投资,有多少利润 制作多少gdp? 你要牵引多少就业? 确实很少 那为什么一定要说国有部门是基础呢? 因为实行国家反周期调节战术的大干基本建设,基本建设在短期内无法获益。 修高铁什么时候回日本? 我十年也不能回日本。 更何况净利润呢? 建设机场,北京这样的首都机场什么时候有净收益? 快了 所以大量的资金确实被国有部门占有,发生的当期收益率确实不多,但能不让它占有吗?  ;  ;  ;  ;  ;  ;  ; 遇到生产过剩就进行国家大规模的基本建设 二战前这个把戏是谁干的? 罗斯福干的 所以今天的中国采取了类似于二战初期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政策  ;  ;  ;  ;  ;  ;  ; 所以,面对生产过剩,如果我们想非常坦率地看待这个世界上实际发生的历史,其实不会这么被迷惑。 大家今天之所以被愚蠢的舆论所迷惑,是因为我们从未正视那时的真正问题。  ;  ;  ;  ;  ;  ;  ; 在我们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中有重要的东西。 危机是内在的还是外因的?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危机第一是内在性 为什么? 因为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必须在工业社会的最初阶段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中国人在进入工业化之前,断断续续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争,为什么? 国家主权 有些国家在获得主权后仍无法维持。 为什么? 因为没有国家资本 因此,获得大部分主权的国家必须与外国资本交易——引进外资是普遍的  ;  ;  ;  ;  ;  ;  ; 所以,中国不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才引进外资,毛泽东是在1950年引进外资的。 是从哪里来的外资呢? 苏联东欧的。 什么给你朝鲜战争  ;  ;  ;  ;  ;  ;  ; 今天很多人孤立地讨论中国介入朝鲜战争是没有意义的,朝鲜战争其实是以中国大量投入苏联东欧外资为前提的 你换了什么? 转变为设备制造业的战术投资  ;  ;  ;  ;  ;  ;  ; 世界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苏联的“斯大林计划”将设备制造业转移到了同盟国的设备投资上。 这几乎是唯一的设备制造业转移到快速发展中国家的事实 之后,只转移通常的商品生产,不转移设备制造业  ;  ;  ;  ;  ;  ;  ; 据说中国和东欧、日本和西欧多亏了战后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实现了设备制造业的“雁阵转移”。 分为两个雁阵。 一个是美国雁阵,转移到西欧,日本。 另一个是苏联雁阵、武装东欧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 这时,连钢铁、机器都给了,把大型工业装备直接拆卸到中国,就这样安装在这里。 1957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升空了  ;  ;  ;  ;  ;  ;  ; 只有这个历史性的机会  ;  ;  ;  ;  ;  ;  ; 可以比较其他快速发展中国家接受的产业转移,大部分有轻加工,没有重型装备制造业,中国是快速发展的中国家中几乎唯一具有产业结构完善的工业化体系的国家 我们至今几乎不能出口民用飞机,中国在1957年出口了200多架飞机。 听起来奇怪吗? 美国有中国飞机协会,是当时从中国出口的苏式小型练习机。 中国在1955年量产拖拉机,1956年能生产汽车,1957年生产飞机,你相信吗? 完全是苏欧投资设备和图纸,在我们那里的工厂组装的。 不要以为20世纪50年代我们什么都没有。 不是。  ;  ;  ;  ;  ;  ;  ; 总之,客观地看20世纪50年代中国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形成过程,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依靠什么——依靠外资。 没道理吗当然不是。 你没有资本,所以“资本为零”。 要进入工业化,必须遵循工业化的内在机制。 那就是“资本密集,拒绝劳动”。 资本太少会成为母资本,产生政策体系内的自然母资本 任何体制政府都可以不增进工业化内的自然资本 我们也不例外  ;  ;  ;  ;  ;  ;  ; 我强调的是正常的问题。 迅速发展的中国家“在任何体制条件下”,面对资本极端不足的情况,亲吻资本。 除非是西方殖民化的掠夺体制,资本不足可以掠夺别人  ;  ;  ;  ;  ;  ;  ; 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安土移居,重农制商 以前农业社会持续了几千年,它持续了几千年给你的利益是让你繁殖几亿中国人,但这也带来了你不是对外扩张的国家。  ;  ;  ;  ;  ;  ;  ; 现在很多人进入实用主义思维,问如下:以前郑和老爷为什么不去西方带我们的人,为什么没有取回他们的资源? 因为是农业立国 西方殖民化也被称为“国家单位的反人类犯罪”,是另一种类型  ;  ;  ;  ;  ;  ;  ; 说到外资,我们观察到20世纪50年代“亲近外资”派生的现象之一是“苏化” 上层建筑也需要外资、政府部门、所有司局、各地,由苏联送来的人携手指导。 在任何工厂,厂长、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必须来自苏联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军队,在朝鲜战争中打仗时,进入朝鲜参战的数十万军队率先变成了苏联式的装备  ;  ;  ;  ;  ;  ;  ; 你期待以前的“小米加步枪”吗? 那是从国内的土地革命中派生出来的。 所有前线拿着步枪的士兵都不能赢,除非后面有八个“送小米”的平民 因为共产党没有现代化的财政金融。 这样非常早以前就传下来的农民,只有农民支持你的方法,才能打败现代财政、现代金融支持的现代化政府和军队。 国民党军队崩溃的理由是什么? 很多人看过《北平无战争》。 那里有1948年货币制度改革失败,改革失败的内因。 其中,利益集团不太容易调整,蒋宋孔陈的四个家族不放弃利益,因此金圆券改革失败意味着现代化金融体系崩溃。 发不了工资,谁给你打电话? 愿它枯萎朽烂!  ;  ;  ;  ;  ;  ;  ; 这说明现代化的制度价格实际上非常高  ;  ;  ;  ;  ;  ;  ; 共产党接管了去工业化去现代化的社会  ;  ;  ;  ;  ;  ;  ; 为什么要叫现代化? 1949年每月通货膨胀为38%,哪个政权都可以用什么手段应对这样的高通货膨胀呢? 我们有占人口近90%的农民部分回家,政府只是10%的城市人,那90%的农民部分回家,恢复以前传下来的小农经济,那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农民不喂政府,农村剩余足够送到城市控制物价,九个乡巴佬相当于养活一个城市人,所以城市人活着  ;  ;  ;  ;  ;  ;  ; 中国人如何度过解放初期的“一穷二白+高通货膨胀”危机? 恢复了以前传下来的农业,而不是现代化  ;  ;  ;  ;  ;  ;  ; 在许多情况下,让农民部分回归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家,即使建立新政权也无法维持 现代政体、代议制民主、媒体自由、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防卫军制、现代警察制度等,都是昂贵的上层建筑,有什么维持呢? 经济危机不处理,说什么也没用  ;  ;  ;  ;  ;  ;  ; 中国解决1949-1950年危机的方法是革命性的,变成了“农村土改合作解放战争” 众所周知建国后还能精兵简政,大家都想回家种田啊。 所以,1949年是什么没有让中国感受到大危机的冲击呢? 土地改革使农民以前恢复了农业经济  ;  ;  ;  ;  ;  ;  ; 没有独特的东西 1980年邓小平做了什么? 同样,在1950年到1950年的大危机情况下,把土地分给农民时,农民人口是85%,而1950年农民人口是88%,这种基本结构只是微小的变化,结果很多人回家耕田,吃吃喝喝喝啊 所有农民的公共支出、教育、医疗、福利,都是家庭承包制铺在土地上,所以农民不找干部,政府只有15%的城市生活人口 现在我们称之为改革。 当时我们被称为革命。 本质的拷贝和实际的作用一样。  ;  ;  ;  ;  ;  ;  ; 我们这么说的时候,从急速发展的立场来看,20世纪50年代没有所谓的“左”和“右”。 你的经济基础“苏化”了。 苏联把工业设备的生产转移给你了。 我可以不服从那个吗? 别忘了。 我们建国当初的干部有70%是文盲,游击,做工业吗? 不行  ;  ;  ;  ;  ;  ;  ; 现在亲美资,那一年是亲苏资,哪个是“左”,哪个是“右”? 西方历史的左右派斗,中国的经验不清楚  ;  ;  ;  ;  ;  ;  ; 之后,为什么中国从1960年代初期开始重视劳动大众呢? 很简单,苏联人在1960年全部撤走,完全没有投资。 许多工厂打了基础,盖了厂房,没有装设备。 人们把图纸和项目文件带回去,等于烂尾工厂,烂尾楼。 一切必须计算为前期的建设投资损失。 你自己能装机械设备吗? 没有那种本事哦  ;  ;  ;  ;  ;  ;  ; 从亲资本转变为“亲劳动”政策,第一是因为没有资本,资本为零,外国不给你资本,你拿什么来维持亲资本政策? 只能转向发动国内劳动群众替代资本的战术思想  ;  ;  ;  ;  ;  ;  ; “亲劳动”战术有几个突出的典型  ;  ;  ;  ;  ;  ;  ; 比如《鞍钢宪法》说什么呢工人们发挥他们的智慧“二参一改三结合”的就是鞍钢宪法 特别表彰同期在城市产业资本内部能够维持资本运营的劳动模范 农村是什么呢? 农业学大寨 政府不给钱,也不给设备,集中农民劳动力自己拿着锄头挖,挖出了大寨  ;  ;  ;  ;  ;  ;  ; 这是我们总结的一个道理,“只有大规模的劳动集中投入才能代替资本”,分散的劳动是不可替代的 当然,分散的劳动有逐渐进入工业化的经验 那是什么呢? 早期英国 分散的手工业,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形成“工厂手工业”,工作室比较集中 手工业因为地区集中而需要机器的产生,于是出现了产业革命  ;  ;  ;  ;  ;  ;  ; 中国呢? 进入外资主导的重工业化已经7年了,现在想用自己的能力维持这个水土不服的工业化。 那个靠什么? 依靠资本? 没有资本,就只能依靠规模的手工作业  ;  ;  ;  ;  ;  ;  ; 所以,当时如果你不得不说“左”,其实从经济角度来看,一定是把最大限度的劳动剩余集中在国家的基本建设上使用了。 在几乎没有机械化的时代我们建造了38000多套大中型水库,用劳动力堆积,今天是“危险仓库”,那时,人力可以灌溉40%以上的耕地,农业产量上升了。  ;  ;  ;  ;  ;  ;  ; 别再说那个年代了。 但是,他告诉大家,在资本极端不足的条件下接受外资,就会成为政策亲资本,在没有外资的条件下成为政策亲劳动是中国的经验过程  ;  ;  ;  ;  ;  ;  ;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温铁军谈危机①〡中国的经验,用左右派斗那一套讲不清楚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