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09字,读完约15分钟

【领导】人们通过世纪瘟疫,看到这个时代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关注,瘟疫后的世界会怎么样? 中国人民大学的温铁军教授认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是必然的,这种以政治刻划为基准的非合理行为恐怕我们无法阻止。 在美中两国“硬脱钩”的现实中,中国基础设施原材料的进口受到阻碍,“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无法实现 这影响了中国对世界产业链的供给,将来形成美国、欧洲、亚洲三足产业链区域化重组局面 另外,中国经济本来的“三辆马车”也表现出无力感,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怎么办? 他指出大危机是思考人类过去粗放快速发展逻辑的契机。 瘟疫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人类应该重新审视环境、生态的影响很大 “乡村振兴”包括反省能力、生态关怀、快速发展能力的方向 现在,中国城市正在经历过度投资泡沫的“出清”,资金和劳动力开始逆流 除了土地,还聚集了三个要素,使乡村地区化迅速发展成为可能 我们需要适应新的、乡村知识和能力,在乡村地区开展新的创新创业,激活国内循环,应对未来的风险挑战 年5月18日晚,“文化纵横”主创深度的思想直播节目《纵横说》迎来了第二集直播,温铁军、何志雄、贾林州、严晓辉以“后疫时代与世界地区化”为主题展开了讨论。 本文是以温铁军教授演讲复印件为主整理的原稿,经作者审定,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供各位思考 后疫病时代和全球区域化1新型冷战开始:政治理性占优势,世界进入区域化现在的“90后”、“00后”开始经历新型冷战时代 冷战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决策论,不像过去那样单纯从经济理性出发,而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必须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必须支持”。 正在发生“中国化”。 美国强迫中国硬“脱钩”,远离其主导的全球化系统。 中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美国人口只有3亿多,连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都是美国人口的1.5倍。 从公司利润最大化的立场出发,跨国企业、公司当然想进入中国市场 在像中国这样中产阶级人最多的国家,它得到的利益当然比美国高得多 如果问这些公司是否愿意离开中国市场,他们当然不愿意 但是对美国国家来说,只要打倒中国,瓦解中国,中国的财产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利益。 这种不合理的趋势不再是完全可以用市场语言表达的副本,现在已经成为政治刻划,政治刻划的结果是你死我活。 在新冷战阶段没有理性,不仅没有经济理性,也没有政治理性和社会理性 过去被认为是讨论起点的什么样的合理性大体上在政治上划线的新冷战潮流下已经不存在了呢? 现在,一位学者建议开始“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马歇尔计划”到底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的起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害了大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解决结果大家都不能接受,最后演变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提是1933年生产过剩大危机,生产过剩大危机作为资本主义通常是内在矛盾的,少数人过度集中财富 但是,社会大生产制造的大量产品并不能被收入非常有限的穷人所接受,生产过剩爆发了 整个西方都处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方法中所以生产过剩正在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的大危机 当时大家都面临大危机,产能过剩,客观上必须停产 公司大量破产后,工人大量失业,其大危机越来越严重 工业只能转向军事。 大家都想破坏对方的工业系统,把自己的工业产品瞄准对方国家的市场。 这是你死了我还活着。 这只能怪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到此为止 后来的人们对此作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谁是正义,谁是非正义,这是后来意识形态“成王败寇”包装的解释。 这里有很高的政治正确性,我们不能反对它。 我先接受那个。 但我也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美国本土没有波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除了日本人回到夏威夷的珍珠港,德国几艘潜水艇到达纽约港,很快就消失了 所以实际上美国本土没有受到战争的直接冲击 在欧洲,只有大家扰乱对方的工业系统,才能瞄准对方的市场 所以欧洲变成了废墟 因此战后欧洲再工业化的马歇尔计划是战后欧洲的复兴 战后冷战,美苏两个对立集团在欧洲战场上在战争中最后形成了分界线,武装了各自的战场国家 也就是说,当欧洲各国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无法用本国工业覆盖其他国家时,结果被美国和苏联分别覆盖了一次 美国的工业能力覆盖了整个西欧,苏联以苏联的工业能力覆盖了东欧 而且,战后的再工业化迅速崛起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也不是新话题 1998年中国应对危机采用了这种做法 国家直接介入经济,把国家的工业用政府介入的方法推进基本建设 中国的“基础设施狂魔”的别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现在,新的“马歇尔计划”和当时的提法没有很大差别,只能利用举国上下的力量,将中国的工业化推进到周边国家 逻辑上成立 麻烦在哪里? 如果把美元系统“去中国化”,把中国赶出美元结算系统,接下来会有什么问题呢? 世界能源、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都以美元为结算手段 如果美国被迫把中国赶出美元体系,吃中国在美国的12,000亿美元的美国债务,并且不让中国取回黄金,使中国的货币体系成为软货币。 人民币不能用作结算工具(迄今为止世界货币结算系统采用人民币的不到2%,采用美元的依然在60%以上)。 在那个大宗交易市场上,无法取回这些资源。 年美国建立了1+5 以美国为中心,几个强势货币的经济体,形成了共同常态化的货币交换协定体系 这等于在金融资本阶段形成了新的核心 在年的这场危机中,美国人开始量化缓和时,又做了1+9 加九个西方国家 包括北欧三国在内的中国前线国家包括迅速发展中国家巴西、中国周边国家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最后形成1+9。 我把这1+5称为金融的新核心,把1+9称为金融的半核心。 十四个国家和联邦储备系统签订了临时货币交换协定 而且,美国已经通过立法,取消了香港自由港的地位,中国境外融资的70%消失了 除此之外,还采取制裁措施,如在大宗交易中谁用人民币结算,制裁谁等 此时,如何才能保证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在新版本的“马歇尔计划”中扩展到周边呢? 过去,世界上的铁矿石大部分是我们进口的 其中67%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澳大利亚现在参与了美国的1+9系统,必然政治刻划,坚定地站在美国 澳大利亚即使中国没有停止进口牛肉,这也是政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保证新的基础设施呢? 我们的周边不是资源丰富的国家 以石油为例,60%以上的石油来自中东,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 海峡关闭,油用完,意味着含有化肥、精油的石油工业会减少。 中国带什么来维持高油耗的大机器,大型的基本建设工程? 海外的供应链没有全额保证,不能用大量的低端产品换取美元来交换原材料和能源了 那个基础设施还能继续吗? 原来中国是被拉入美元体系的 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主要债权人,产生了g2这个词。 没人能离开 但是,现在这样的经济理性变得没有用了,美国优先领导西方世界的政治,以前流传下来的玩法不能玩了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化面临着解体 被动,但那是内在的法则。 最终将区域化 当然产业会根据地区的便利性实现重组 美国的大规模跨国公司最重要的是通过全球产业布局获利 这些企业找到各种因素价格最低的地区,形成自己的产业布局,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是,现在如果让中国切断供给,中国提供的供应链就会中断,这个产业布局将无法继续下去。 如果美国强制切断中国工业的升级,那是中国无法维持产业升级、产业进步的公司,中国也不需要 既然彼此有对立关系,为什么要让西方占有我们的便宜因素,带来这么多污染和环境破坏,引起这么多社会问题,为他们提供利益呢? 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为了维持市场利益,对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伤害 比如墨西哥恰帕斯的反全球化运动 他们从1994年开始觉得全球化给当地原住民社区带来的危机、伤害比机会大,所以拿着木棒拿着围巾上街了。 所以,未来将是美国、欧洲和亚洲。 这三个大地区,三条腿站着。 产业链也发生区域化重组 大危机到来:中国以前就流传着“三辆马车”的无力感,客观环境在危机流行下,我们可以看到饮食、娱乐领域,相对过剩的投资变得明显。 同样,房地产也很清楚,在无法维持高房价的高房价中隐藏的高地价也进入下跌的过程,房地产的虚拟泡沫被挤出 这笔清算带来的代价是巨大的 不管怎么说人的财产会变为零,也会大幅缩小 资本市场也出来了 迄今为止以激进的急速发展主义积累起来的各种泡沫,虚拟的部分会被压垮 进而大量的财产收缩 当然会导致费用的降低 基础设施没有资源,没有能源,费用也会下降。 对外贸易也关闭了 以前传来的三辆马车都不行 而且,环境和气候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随着气候变暖,南极、北极的冰帽融化,冰川减少,不言而喻,在海面上升和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各个方面都会引起很大的变化 这对人类的生存是严重的威胁 我们中国处于第三极形成的气候带和这些气候带所复盖的三级阶梯的地理分布条件下 我们历史上在农业社会生存了万年,第一依赖于由这第三极组成的浅表地理资源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 我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变革包括大禹治水、良渚古城等不同水系的周围、村落、城镇的聚合、发展,都与第三极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生存条件的一些变化密切相关。 至少在上个世纪,我们不太关心使用高消费的快速发展方法给自然造成的损害。 这些损害最初也没有表现为直接对人类的惩罚 但在这20年里,人类开始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 从70年代开始,就像罗马俱乐部一样,开始了讨论 进入新世纪,正在就气候变暖达成协议 但是,在这个阶段,世界上领先全球化的主导国认为这些自然灾害是谎言,不承认,退出了各种国际协定和国际活动 这个行业形成冷战思维模式的潮流或趋势,非常有害 我们面对这样大的挑战,用中央的说法说“前所未有”。 如何尽量避免危险,应对危机,尽可能保障民生? 下一步怎么办: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是值得探讨的方向,下一步要关注中央提出的“两个循环” 首先是国际循环。 我们依然试图维持国际循环。 在某种程度上让步,让中国在国际循环中形成的原材料、能源等供应链不要中断。 我们希望我们还能进行国际循环 但是还有一只手:国内循环 国内循环怎么办? 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模型 我们从农村建设的角度,不断鼓励和支持不同的农村创新多种生存体系,就可以在世界大变革中进行持续的斗争 在伴随着疫情和全球化的重大挑战面前,中央确定了农村振兴是应对我国全球化挑战的压载石 我们怎么练习内功,巩固基础? 不抓住这样的压载石,我们能应对挑战吗? 做不到 中央也早就提出了农业供给方面的改革,以以往那样的大规模产业化的方法继续下去,做不到 年开始批评,过去的迅速发展被认为是粗放的数量型增长 今后要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增长 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不够 现在为什么大学生毕业会失业? 因为学生接受的教育正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成长阶段形成的教育体系。 其教育系统的知识和哪些教师们作为知识生产者的经验形成于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 中央反复强调改革的时候,地方上还在进行集村住、大面积征地等操作。 还不能走出过去的、维持资本利益集团的经济快速发展模式 处理这些问题可以参考西方的“变革之镇” 上一次经济危机爆发后,全球控诉减少,之后演变成了从年到年的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拉动了欧洲快速发展的步伐欧洲各国必须走出变革之镇。 例如,在意大利,行道树有时会制造多树种,沿着行道树种植果树 我要食物森林 统一的绿化草坪也将成为市民菜园 上次危机发生时,欧盟各国的这些比较绿色主义的东西,早就调整好了 古巴也是一个例子 因为古巴也突然中断了供应 古巴曾经向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糖,也是单一经济 苏联突然解体,不需要向古巴提供糖了,美国有机会封锁古巴。 苏联向古巴提供了汽车和拖拉机等工业设备,全部停止了。 没有国家向古巴提供粮食,在最困难的时候,每天每个居民只能收到两片面包,三根香蕉 古巴位于热带,因此生态资源可以迅速恢复 利用热带气候和生态资源充分恢复的条件,古巴直接进入生态农业,进一步生态化 几年后,古巴被联合国选为生态化榜样的国家反而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区域化、经济产业结构重组的方法是“地域化” 什么是本土化? 什么样的反全球化的社会运动追求的是“地域化” 他们把原来的globalization直接称为glocalization,“全球化” 中国现在有三个因素逆流的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农问题我早就下过结论了。 劳动力、资金、土地三要素,长期网络流失,必然衰退。 最近情况开始改变了 我前几天见了一点农民 他们其实是小上司,以前在城市投资了一点小商业和服务业。 现在被清算了,拿着剩下的财产,回了农村 很多外出打工的工人相继失业,出现了相当大的回流 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资源会成为宝物 拥有一定城市经营方法的人和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受过训练的外出打工者相继回流是人力资本的回流 这些上司们带着他们清算的微薄的钱离开大米回来,是资本的回流。 在当前疫情的打击下,至少劳动力、资本两个要素开始回流,开始建设新的要素市场,正好是本土化的迅速发展态势 三要素回流,也有大数据、EC、wifi网上系统等新元素,也有可以与文化产业直接结合的创新 例如陕西的一个村庄,把研讨会的文化包装成当地旅行的特色 现在有三个要素回来了,他们有条件做栽培以外的产业,如加工、购买销售、金融、保险。 合作社办,可以合作金融,自己处理自己的资金诉求问题 当农村出现快速发展的机会时,教育体系也在变化 如果不像90年代以来那样只是崇洋媚外,而是美国的就好了。 只要大海回来,一定会以高报酬的地位雇用。 经历了二三十年偏差的迅速发展方法,现在终于回到了轨道上,这是宝贵的,希望他们继续调整 现在放回什么? 自然教育和劳动教育 从小学开始需要劳动教育,自然教育城市没有,所以只能去乡下 农业有教育功能。 参加农业生产叫做劳动教育。 推进“三变”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将村级集体经济企业化,为支持各种新的行业创新有更好的条件 进入后疫病时代,我们在思考人类社会如何变化以及如何应对时,必须考虑这些大因素,着眼于微观,着眼于自己。 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从家人开始 面对区域化的迅速发展趋势所有具有这种区域化创业能力的人都可以在乡村建设中找到创业创新的机会 本文为《文化纵横》主创深度思想直播节目“纵横说”第二次讲座整理稿子,原题为“后疫时代和全球区域化”,经作者审定后发表。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个人分享。 媒体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原标题:“温铁军:“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不可能的,真正的转弯馀地在哪里|文化纵横”原文

标题:热门:温铁军: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已不可能,真正的回旋在哪儿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