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60字,读完约9分钟

拙笔古人国家人文历史正文约3810字读音需要11 min渡江往事1949年4月的扬子江畔,春天的意思有点浓,但天空中隐藏着薄云 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人都知道这是梅雨季节到来的征兆 前段时间的江上很不平静,连日炮声隆隆,舰艇像穿梭一样,大战役即将响起 果然,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23日晚,攻占了国民政府所在地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得知这一喜讯毛泽东欣喜若狂,举笔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老虎骑着龙盘现在胜于往昔,翻天覆地慷慨大方 宜将敢追穷寇,不能沽名钓誉。 天有情天也老,人的正道是沧桑 与南京城几乎解放的是长江沿岸的上海、安庆、武汉等城市 这场“渡江之战”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的统治逐渐走向末路,为解放军进入华南、西南创造了重要条件 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总统府,大约半年前,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对峙的前线在商丘、蚌埠、徐州、淮阴一带。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后,解放军连续取得精米所、双堆集和陈官庄等战役的胜利,消灭、改编国民党精锐部队55万多人,国民党残党势力放弃淮河南、长江北侧地区,撤退到江南,解放军撤退到长江北边 淮海战役模式图淮海战役失败后,蒋介石依靠长江天险与共产党拉河治好 但是“保护一半江山”的梦想在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后轰然消失了 古代人经常说“守江必守淮”,南京城的沦陷,似乎是在江北之地消失后注定的。 但是在细致的讨论中,很多人都有疑问,万里长江没有什么危险吗,保护淮河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要知道长江为什么难以保护,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这条中国最长的河 江西始于青藏高原,过湖北宜昌后,水流逐渐平静 人们通常以此为界称宜昌以西为长江上游,以东为中下游 这种自来水除雨季外,平均宽度在1000-2000米之间,最大宽度可以达到10公里 虽然河面很宽,但几乎全年风弱浪浅,水流不急。 因为这很容易穿越。 长江流域和主要支流示意图从宜昌到长江口,全长1771公里,能渡江的地方极多,难攻不下 如果南北两军对峙,北军就容易通过上游或下游越江,向南军形成夹击之势,这样离胜利不远 以南京为例,其周围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个城市,其上游有西入口安庆 安庆陷落后,敌军可以沿河而下,直接逼近南京市。 而苏、锡、常、镇几城陷落后,敌军形成包围之势,南京城很快陷入困境,成为人鱼 由此可见,长江虽然在战略上难以实现,但从战术角度来看,以长江为南北对峙的前线,同样是下策 由此,南方城市立足于快速发展,依赖太湖平原丰饶多产的各种资源 因为这才是“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但是,长江一到前线,即使敌军不能超过长江,也迫于军事骚扰和重压,人们必然逃到别的地方,苏湖地区没有粮食,士兵不能征收 北方政权可以把广阔肥沃的黄淮平原纳入腹地,吸收中原地区的人口当德役 在这种消灭下,南方政权离灭亡不远 二、江南地区地理壁垒极大,各地理小单元之间的信息表达非常不方便,长江是地区间信息表达的天然快速通道 北军逼近长江后,江南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将被切断,很容易击破 一句话,保护长江困难的是,第一没有战术纵深 看起来天险的长江,其实到处都是洞 长江本身不能作为防线,所以必须向北寻找战术的纵深 这时,“护淮”的重要作用也很明显 淮何意“守江必守淮”一词,是南方政权的角度,讨论守淮防止北军的意义 但是,特别需要观察的是,古人所说的“保护淮河”不是保护淮河,而是保护江淮之间的南北通道。 秦岭-淮河沿线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也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淮河以南的地区,得到了丰富的雨水补给,形成了许多由杂水系组成的地区 和北方半湿润地区的物产风貌都有差距 这个地区在战略上是巨大的减速带,在战术上是过滤器 南北朝时代,南朝利用淮河和泗水等体系,形成了方便的水上交通线,运输、补给饲料,战斗了很长时间 而且,密集的水网也成为限制北方骑兵特征的利器 如果北军选择陆续击破两淮地区的据点,必然陷入消费战,无法支撑 而且,如果绕过这些据点直达江南,自己的主要攻击方向必然会暴露,也有可能陷入腹背。 这时长江的特点反而发挥出来了,北方大军没有大量准备就过不了长江,第二在守军做好万全准备的情况下很难突破防线,更难以孤军深入江南站稳脚跟。 江南地区可以放心 淮河流域位于中国的位置,淮北守不住的话,只能沿着淮河统治淮南一地 淮南也沦陷的话,在需要撤退到长江沿岸防卫的时候,意味着南京和杭州面临敌人的攻势,南朝的日子也不好过。 反过来看,如果南方政权有北进的野心,保卫淮河就是保卫了自己前进的大本营 淮河地区徐州、蚌埠等据点,北边可以进入山东省威胁京津,西边可以进入河南省威胁洛阳中原 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基本上采用这一构想,首先向河南省、山西省派遣军队去除元军的翅膀,然后从山东省直击京津。 最终元军不得不弃国而去,撤退漠北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北伐成功的例子 为什么保护淮河尽管两淮地区这么重要,但自古以来南方军就很少建立勾结整个地区的防线呢 事实上,这样的防线不能建立,也不需要建立 保护淮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守住几个重要据点,就能形成钩子的势头,抵抗北军的攻势 其中襄阳、合肥、淮阴(淮安)三个城市又是重要因素 因为自古代以来,连接中国南北方的交通干线主要有三条。 东线主要利用淮扬运河,从徐州南下,经淮泗口进入郝沟,渡淮阴、高邮,经广陵渡(长江古渡口,现位于扬州市)渡长江。 中线从开封向南,过淮阳,沿颖水进入淮河,过淝水,过寿春、合肥,过巢淞运河进入巢湖,从湿口进入长江。 西线从洛阳南下,中途经过叶城、南阳,从襄阳进入汉江,顺流而下,从汉口进入长江 这三条线路都有水路可以租,战争爆发后,军队、粮食和缰绳可以沉重地通过 因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争斗的地方 三条南北通道以西线为例,南阳以北的伏牛山山形不一致,有多条大军可以通过的通道,不方便保护 因此,襄阳与随州、枣阳一代的平原走廊成为南北两军航向的相对焦点 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样评价襄阳。 “丈夫襄阳者,天下腰阴道( l )也。 中原有东南,东南有图西北者 “三国时代,魏蜀吴三方不会不想襄阳为己有 宋末期,这里再次发生了有名的“襄阳之战” 史书记载,南宋咸淳三年( 1267年),蒙古大将阿术进攻襄阳后,经过吕文焕反围城,张贵、张顺援助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最终由于孤立无援,咸淳九年( 1273年)吕文焕下台 打败襄阳城后,蒙元军沿着长江下行,另一支军队从淮南援助,直接拿下南宋腹地,宋人陷入这支元军的胯下,很快国家就灭亡了。 小说《神雕侠侣》中,巨侠郭靖驻扎襄阳城20多年,最终城堡破城而死,只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侠大者,为国为民”一句话。 襄阳城不破,南宋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看中线,如果北方军不想走襄阳、汉水方向,也可以选择沿着大别山北麓东南方向进军,还是从淮西地区直接向南 选择这条路线,地理位置位于江淮平原中间,辐射范围极广,勒巢淞水运合肥成为最重要的战术根据地。 公元378年,前秦姜坚发动了与东晋朝廷的战争,先取襄阳 公元383年,前秦和晋军在淝水(今安徽寿县)决战 在这场有名的战斗中,晋军凭借八万军队的力量,在谢玄、谢安、谢石等人领导下,积极出击,以切断战场的方法,几乎全歼了虞坚和苻融领导的前秦十五万大军,以少胜多,晋军战胜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家乡。 可以看出以合肥一带为支点,切断北军南进的路线,稍微防止向北攻城,占领中原 相反,北军可以在坚守合肥的同时压迫长江,对江左之地造成威胁 从淮安到扬州的东线也是以往的南北交通干线,特别是京杭大运河开通后 这条线上排列着淮阴、高邮、扬州三个城市,层层防卫 北军要过长江,必须先攻占淮阴,然后沿着运河南下,占领扬州城,然后才能赶往南京、杭州,其中难度不低。 但是扬州在历史上也不是固若金汤 明末弘光元年( 1645年),清兵打败了史可法驻扎的扬州城,之后发生了“扬州十日”的惨事 千古刀戈纵观整个历史,能保护淮河的南方政权往往安全长久,北上能驰骋鹿中原。 守江的政权支持不了多久,很多人陷入了困境。 北方军集结,渡河而来,所有的士兵都败如山,突然死亡 这是东晋之后在江南兴起的政权,据说他们的兴衰是因为以淮南和淮北的存亡为关键(“继东晋之后,当时的盛衰以淮南北的存亡为界”)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南方舆纪要序” 近代以来,长江天险在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时期,成为南方政权托付的救命稻草,又失败了两次 画河治成了黄梁一梦,保护淮河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刀戈停息,烽烟熄灭,江南江北两地合一。 中华民族的共同血脉跨过这条漫长岁月的河流,连接中国的南方和北方 正是“万里车书混淆了,江南还有别的疆封吗?” 参考文献:李建国:《淮海战役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顾祖禹:《阅读史方舆简介》,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end作者《拙笔旧人|让·茜内校正|古月排版|李媛*本文是《国家人文历史》的独家原稿,欢迎网友转发WeChat的力矩。 《果粒历史》限时优惠不足出户畅读《国家人文历史》杂志长在下面的照片中识别二维码89元/年会员续费168元/年新会员优购历史私教放在口袋里的原标题:“为什么是“守江必守淮”? 淮河流域在古代战争中意味着什么?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为什么“守江必守淮”,淮河流域在古代战争中意味着什么?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