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7字,读完约3分钟

原始ky knowyourself

我的朋友吃瓜余来和我讨论,现在觉得网上的人越来越害怕,有事也不肯好好说,马上跳起来,恶语攻击,采取极端手段应对问题。 ky后台也有很相似的评论,网上的极端声音很多,我觉得自己很厌烦,无法抵抗。

用这样极端的语言攻击人的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极化( polarization )。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为什么网上很多人越来越极端了? 怎样才能避免伤害自己??

01.

你可能不相信,人在网上比现实更封闭。

极化是指个体最初有某种倾向,但在与他人讨论后,向这种倾向迅速发展,最终变得极端的现象( moscovici &; zavalloni,1969 )。 例如,最初认为“结婚不是女性人生的必要选择”的人,在和越来越多的人讨论后,认为“女性结婚就完了”。

热门:网暴、人肉,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互联网诞生时,人们认为互联网可以缓解极化。 结果,如果听到不同的声音,很可能会保持中立。 但是,相反,根据一项调查,人们在网上有可能走极端的现实的两倍( sunstein,2002 ),平时交流中很少听到的骂人话,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刷。

热门:网暴、人肉,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违背意图的理由之一是利用互联网算法对新闻进行过滤。 我们期待着在网上看到新鲜的副本,结果是算法不断给我们的类似消息。

我昨天在一个车站搜索了料理的录像。 今天的主页是烹饪教程。 我刚称赞diss催婚的推送,下一个链接是类似的复印件。 算法只允许类似的消息进入视线,把不同的观点停在门外,我们不断得到证据加强现有的角度。 这是因为按照既定的趋势跑得很远( ademic &; glance,2005; murphy,。

热门:网暴、人肉,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极化的背后是好集团发言权的争夺。

前几天,papi回来了,我想起了当时在网上她的孩子用父亲的姓吵闹。 有人痛斥说“受到父权的虐待”,也有人斥责说“母驴”“假女权”。

不同角度的背后有不同利益集团的明确斗争。 ta们希望吸引越来越多的流量,将符合自己利益的言论传达得更远。 极端的声音简单清晰,所需的识别价格很少( prooijen &; krouwel,)它们成为聚集人的工具——“中国女权主义是恐怖分子的群体”比“请区分女权主义和女拳”更容易受到称赞。

热门:网暴、人肉,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02.

我们也积极选择极化,以满足自己的心理诉求

最直接的指控是缓解认识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 )。

我们一听到与自己态度不一致的看法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就是认识失调( festinger,1957 )。 为了缓解这种心情,我们经常只和观点相似的人交流( chen &; 富,; lazarsfeld &; marton,1954 ),但这让我们走向极端。 因为不会被质疑。 我们不是在发言时深思熟虑,而是确信自己相信的一定是正确的,越来越难容忍不同的声音。

热门:网暴、人肉,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比如,我的朋友害怕育儿,有点和丁克的博主有关,谈论生孩子的危害。 长期以来,遇到生育话题,她几乎不考虑生育的利益,如条件反射,认为生育是百害而无利益的。 前几天,看到采儿在节目里说“jasper是她的作品”,她直接炸了,被原来喜欢的采子气得脸色乌黑。

热门:网暴、人肉,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这个朋友之前的微博转发,和对应采儿转为黑色的微博)。 截图已经得到了本人的同意)

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归属感而走极端。

代替地缘、家人,拥有“同样的声音”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 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高举极端的旗帜来维持这种纽带。

有人看怼lo女儿,怼汉服,同样喜欢漂亮裙子的你会被对方骂吗?

怼的力量越大,我们越觉得自己与集团紧密相连,自己被集团接受,受到保护。 我酷的朋友说:“我知道极端不好,但有时我想变得极端,不想‘背叛’。”

归属感反而助长了极端。

因为如果确认自己属于某个团体,我们就有可能不依赖于自己,而依赖于团体内其他人的看法来决定自己的观点( sunstein,2005 )。 。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伊豆被diss,也有可能被别的粉丝说diss了,情不自禁地发消息。 因为人相信所属的群体一定很好。 事实是什么并不重要。

热门:网暴、人肉,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网上谁极化和撕裂,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又不参与。

但是,我想说极化的伤害有可能波及所有的身体。 如果更多的人马上互相骂、攻击,我们就会忘记什么是理性温和的讨论。 慢慢地,我们失去了一个人客观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无论是黑还是白都被占有,不能接受多元和共存,每个人自由成长的空间也会崩溃。

热门:网暴、人肉,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03.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极化?

最直接的做法是不听、不看、无视。

因为只要我们参加骂骂战,我们就贡献了极端的流量。 ta们踩在我们的肩膀上得到更持续的关心,会越来越广泛地被听到。

但是,更根本的应对是,我们可以努力避免各自成为极化的一员。

让我们一起试试以下三件事。

1 .回归线上的实际交互。

现实世界必然不同:同事的工作方法可能和我不一致,父母说的话我不想听……。

解决这些不平衡,我们不会被网上的同质声音所迷惑,而是理解世界的实际情况。 我们可以对自己更加谨慎,和极端保持距离( murphy,)

.培养自己的“交往理性”。

“交往理性”是人际关系中的理性程度,包括你的发言是否容易理解( intelligible )、是否真实( true )、你是否诚实( truthful )等( habermas,1994 )。

问问自己。

我是基于事实,还是基于角度进行交流?

你有努力建立开放平等的对话吗?

我的目的是什么? :找到真相吗? 传达心情? 还是想赢?

当然,随时保持理智并不容易,但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理智、平等和开放交流的意识。

3 .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快节奏的喂食。

不极化的关键是我们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 不是黑色就是白色的口号,眼前给出的结论和角度,还是动员自己知道的事情,才能独立评价事物呢?

只有经过思考建立真正赞同的价值体系,我们才能培养平静的自我,不要失去吵闹的舆论场。

想写这个复印件的时候,我的几个朋友说你不极端。 我觉得这个复印件会变凉的。 大家都很关心怎么吵架赢。

但是,我认为这个复印件还是有必要的。 我相信极端其实很脆弱,所以它不是温和有力量,也不是比理性更有价值。 那只是暂时占优势,经久不衰的总是理性、宽容、和平。

我们是有成熟思考能力,可以独立评价的个人,希望自己和阅读这个复印件的所有人都记住。 即使受到极端威胁,我们也必须温和坚定地表现自己,遵守尊重、宽容、理性这一品质在生活中的意义。

参考:

sunstein,c.r.( 2005 ).whysocietiesneeddissent ( vol.9 ).harvarduniversitypress。

sunstein,c.r.( 2001 ).Republic.co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lazarsfeld,p.f..&; merton,r.k.( 1954 ).friendshipasasocialprocess:asubstantiveandmethodologicalanalysis.freedomandcontrolinmoderonconsion

lee,f. l ..,liang,h..&; tang,g. k. (). online incivility,cyberbalkanization,andthedynamicsofopinionpolarizationduringandafteramassprotestevent

moscovici,s .,&; zavalloni,m.( 1969 ).thegroupasapolarizerofattitud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2(2),125-135。

stroud,n.j.( ).polarizationandpartisanselectiveexposure.journalofcommunication,60(3),556-576。

sunstein,c.r.( 2002 ).thelawofgrouppolarization.thejournalofpoliticalphilosophy,10(2),175-195。

van prooijen,j.w..&; krouwel,a.p.( ).psychologicalfeaturesofextremepoliticalideologies.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28(2)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网暴、人肉,网上戾气越来越重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