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85字,读完约11分钟

【编辑附录】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协会举办了“祝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屠呦呦应邀阐述了自己经历的青蒿素发现和研究历史,表达了最大的愿望。 以下是“知识分子”(微信号: the-intellectual )通过录音整理的屠优的发言,稍稍被删除,没有接受屠优的审查。 “知识分子”允许澎湃信息的转载 屠先进入会议现场,陈竺等人紧随其后 年的诺奖是中国的荣誉,也表明中医药研究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和认可,这是高度赞同的 去年《十一》(编辑注:这里是口误,其实是因为哈佛医学院于今年10月1日向屠呦呦颁发了艾伯特奖),美国大学不得不颁奖是因为健康状况不好,没有去。 (今年)一口气发布了(诺奖)的消息,对我来说也比较突然 一想起当时中医研究院的团队为了发现青蒿素而进行的艰苦奋斗,这项事业就很感动。 因为当时是文化大革命。 所有研发团队合作,促进青蒿素的研究、生产和临床(试验),处理了当时国内外许多事业没有结果的耐药性疟疾的治疗问题 抗疟疾研究为人类健康结合中国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的青蒿素做出了贡献,这是以前中医药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产生了耐药性,特别是越南战争时的死亡率大大超过了阵亡人数,所以当时的美国和越南都对这个问题很着急。 当然,美国致力于工作 越南和我们是兄弟,所以他们的总理希望我们(中国)能帮助他们。 军科学院牵头,后来七个省市合作完成了许多事业,实际上中医药也从事了,但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我是1969年接受的任务,那时我们中医研究院都进行了文化大革命,所有员工都停止了工作。 但后来“523办公室”的领导对我们的领导说,这是一个重要而时间紧迫的军事项目,所以后来接受了,让我负责领导的任务。 当然,当时是“文革”时期,大家都不敢尝试,整体都在进行“革命”。 这个政治的(科研的)业务也很幸运。 但是,困难的是,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从哪里着手呢? 这是个大难题 我上北大的时候是1951年,后来成为了北医的药学部。 毕业后,1955年中医研究院建成。 我来这个单位,后来学习了两年半的中医。 这样,我认为通过国家的培养,中西医学科有结合的机会,有接受这个任务的基础 但是我在考虑怎么办。 还是从中国以前传医学来的,然后找人民来信,民间药,我大概找200多种药,因此最后有2000多种中药。 当时,以军科院为中心的(研究小组)也做了很多,所以得到了以640种药为中心的油印册子。 我当时向“523办公室”报告了。 我也让他们参考了。 因为他们以为已经没有药了。 我们做起来也很难,做起来也不太理想 后来反复研究,才通过 东晋时代(即距今)一千多年前,“肘备份急方”(记载)的道理很简单,握一把艾比,加水研磨,喝了挤出的水。 后来,我们想起我们总是用水煎中药,你想过为什么要解决这个药吗? 我们认为可能有温度破坏的问题。 另一个提出了什么,也就是说还有一个药用部位的问题,还有一个品种的问题。 菊科是一大科,蒿属是一大属 大概公元340年,我们的前辈没能用植物明确品种,所以做了很多工作,做了一个说明。 那是artemisia annua。 这至今为止都含有青蒿素。 因为初期的蒿、5月的蒿完全没有青蒿素,从植物来说,体内没有合成青蒿素,是大量的青蒿素酸,有品种的问题,也有药用部位的问题,也有采集季节的问题,提取方法的问题增加了。 从这四个方面反复实践后,最后找到了比较有效的部位。 这个部位能对抗疟疾,有100%的抑制率 其实蒿大部分是棒,这根棒不含青蒿素,很少,叶子含有青蒿素 然后用乙醚举起来(青蒿素)。 因为醚的沸点很低 但是,这也没那么简单,用乙醚提出的杂质很多 有酸性和中性两个部分,酸性部分无效,有毒性,所以除去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达到100%的治疗效果 另外,时间通常是夏秋这个时期,青蒿素、青蒿琥酯等在青蒿体内发生。 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把古人的话变成了我们的实验计划 由于多年没工作了,老鼠疟疾、猴子疟疾能否正确反映临床疗效受到质疑 做好这个后,我们也向“523办公室”报告了。 那时所有的员工都停下来了,这个项目必须展开一点内部会议。 其他一个同志也参加了,没有保密 说话后,“523办公室”命令你们做的药很好。 今年要去海南临床,看看到底效果怎么样。 可以说,(“文革”期间)所有的员工都停止了,制药公司也停止了。 没有人能协助你的员工 所以,我们当时只能做土法。 这个我不细说 加班、临床上也要进行比较多的合作 关于患者的安全,那时也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因为毒性也没有做得很细。 如果这一年不去临床,我们的工作就做不好,还会耽误一年 这是军事项目,所以我要给领导写报告。 (说)我们想自己试试衣服。 还有两个同志,三个人来医院做临床方案,做探索之路(工作)。 最后,(这药)没有毒性,而且我们三个都没有大问题。 第二,有可能增加药量,增加药量,可以做人的临床试验服 所以,这一年我们获得了30例。 疗效还不错。 因为这是第一个专业问题,拉斯克奖说中医研究为什么是三大第一。 也就是说,谁先得到100%的抑制率,谁先去临床等。 从这些立场来看,他们确实后来做了很多调查研究,这件事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平时没有机会接触,让我发言,我衷心感谢大家为诺奖召开了这样的会议,我也很少接触这个过程 回去后,我们会报告的。 每年报告。 去临床后开会。 我报告了30例结果,感到震惊,很多机构都想做这件事。 那很好。 大家一起做 例如资源问题、青蒿素、云南、山东的一些资源 资源好了,条件也可以简单,等一系列(问题都分阶段处理) 所以这也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时,我们回来后,有30例基础,心里平静下来 一方面做化学工作,另一方面这到底是什么化合物? 并不是没有抗疟疾药,中药以前多使用常山,这种药并不是很有效,但是毒性很大,必须吃呕吐,没用 奎宁、氯喹等都产生耐药性 因此我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化学结构,有点分解了分子量、熔点和四个光谱等。 (另外一方面,分离提取比较有效成分的工艺也很困难 后来,大家也发现了一点固体 从海南岛回来后,请更加努力地做。 之后青蒿素被分离了,青蒿素的抗疟疾疗效是100% 青蒿素中也有几个问题,为什么呢? 拿走后,疗效不太理想。 这有问题,把从海南岛带走的电影寄回去,看看是什么问题 纯度没有问题,所以是100%。 问题就在这里。 电影用奶钵推也不会碎。 这个时候我们的剂型室没有参与“523”的工作,他们把这个交给别人,这个时候可能有问题。 这个时候,你再错就不行了。 又是明年的临床时期。 所以,我们马上在胶囊里放晶体,对我们的副所长说青蒿素。 那么,这个化学也定性了,证明这是青蒿素的结构。 到了后面,“523”的整个大集团,大家也做了很多。 我一直在做这个药,最后做了成千上万例。 我们公司做了500例。 现在新药审查不需要做那么多,然后大家做了几千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召开科学大会,我去奖状是因为我们科学技术小组中医研究院的我小组获得了这个奖,我应该作为领导登上,这个奖状至今还在那里。 1982年,他获得了发明奖。 我们是第一单位。 因为那时写了六个单位。 但是中医研究的中药所是第一位的,我去领了这个发明证书。 所以直到1981年,世卫组织也理解了这些情况,要求卫生部在中国召开第一次青蒿素国际会议,他们来到了七位专家、英国、美国和法国,我们都做了报告。 他们确实把中国人以前传达的医药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能找到这种特色的抗疟疾新药,而且结构全新,所以他们向我们表示祝贺。 然后他们说青蒿素不是通常的,增加了抗疟疾新药,化学结构和作用方法与以往的抗疟疾药不同,这些专家说该药今后迅速发展前景比较好,从而可以推出新的抗疟疾药。 1981年从现在开始很长时间,到现在,这次获得了诺奖。 这是今年的事 这个行业大家可能不太知道,我后来写了书。 大家都很有趣。 所以,诺奖是国际社会更全面的赞同,就是这样的问题。 当然,这个奖也是我们国家的荣誉,是“523”当时大家共同工作的同志们的荣誉。 所以,这次我这样认为,这也是毛主席说的,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确实证明了很多精华值得我们现代科学。 社会发展迅速,时代进步,现在有很多新手段,只要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找到新的东西 创新的问题,一定是这种情况 我想这次诺奖也给了我们新的激励。 我们这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自己的特征,以前是为了现在而使用的,所以我也在这里呼吁。 这家公司的很多领导都感谢我。 大家多方面的支持,对医药很有意思。 在这方面也可以努力。 因为现在确实病很多,健康问题也很多 当然,并不是只有中药才能为人类健康服务。 因为疟疾是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问题泛滥,确实很辛苦 那么,由于一部分东西容易产生耐药性,who建议并用药物,尽量不要产生耐药性。 我现在老了,我也很担心这些事件。 确实并用药有问题。 联合用药并不是随便配的。 把已经产生耐药性的药加在一起也有问题。 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结构的药物,其特点是活性强,毒性低,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近年来没有组织得更深(研究)。 到目前为止,抗疟疾的机制也不明确,清华大学有周兵同志,他也在努力 获得阿拉斯加奖回来后,他也召开了会议,组织了很多机构联系起来,想在经费支持下继续工作,但这件事发展得不太快。 今天的院长在这里。 周兵同志还在努力。 请回去之后再考虑。 一种新药只有弄清楚机制,才能一个一个地发挥它的作用,我也还在做一点工作 自身免疫也是个未解决的问题,协和(医院)追着我,希望尽快。 有代表性的是红斑狼疮 其实我也申请了专利,做了一点工作,马上就要上临床了。 协和这几年也做了很多工作 但是,最后不会继续。 因为经费会成为问题。 我的专利也快几年了 诉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清华的周兵,他也不是医药,但他很努力 那么,在这次获奖中,我最大的愿望是形成新的激励机制。 我们国家深化体制改革等,正好诺奖来了。 在中国,第一次零突破,许多年轻同志如何发挥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实力,形成新的激励机制是我的愿望。  ; 我已经老了,新生力量很重要,不仅是医药行业,所有行业都有创新。 前天,北大——我母校的校长带着很多年轻的同志去看我,昨天晚上清华也去了 可能是学生会主席,有年轻的(同学)人。 他们不是在学习医药,与此无关。 可见年轻人现在也在追求力量,以顶点为目标。 我们的诺奖希望能成为新的激励机制。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屠呦呦10月8日发言:我有一个希望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