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0字,读完约4分钟

名字:“人民英雄纪念碑”

主要创作者:刘开渠、张松鹤、王式廓、曾竹韶、董希文、范文澜、傅天仇、滑田友、林徽因、王炳照、吴作人、肖传玖、彦涵等。

材料:北京房山地区石材

尺寸: 40.68 x 2 x 37.94 m米

年: 1949年~1958年

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二、建设的由来

1949年2月12日北平和平

解放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北京20万各界人士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庆祝解放。 毛泽东的巨幅画像第一次挂在天安门城楼中间。 北京市民开始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大清扫和大修整,共计清除了20万吨以上的垃圾。

1949年4月5日,华北人民政府下令将4月5日定为烈士节,清明节隆重纪念烈士。

1949年9月23日,知名雕塑家滑田友写信给北京市建设局领导,建议在天安门广场建设雕塑建筑组合的纪念碑,强调该纪念碑应尽可能具有中国民族性的优势。 (参照图1、2 )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议:为了纪念在新民主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修建纪念碑。 下午6点,毛泽东带领全体委员前往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的地方,进行奠基仪式。 周恩来纪念碑的奠基仪式上致辞说:“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决定特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建造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参照图3 )

“中国公共艺术十大范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北京30万各界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呼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人民日报》第二版报道说:“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昨天在首都隆重建成,毛主席宣读了碑文。”(见图4 )。

三、选择的根据

时代的意义:国家建设的第一座集建筑(方碑)、雕塑(浮雕)、书法艺术为一体,置于公共空之间的大型纪念碑式艺术。

时间维度:国家最初建造的大纪念碑新中国成立前一天下午6点举行开工仪式,在旧中国结束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节点上,作品已经具有不同于其他的重要意义。

政策维度: 1949年7月,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了“毛泽东文艺新方向”的思想和“新中国人民文艺建设”的总目标。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决定。

作品形式:最初集建筑(方碑)、雕刻(浮雕)、书法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项目。

创作方法:在中国艺术史的长河中,第一部方碑的艺术形式和浮雕上具有连续叙事的方法同时结合金书法的艺术手段完成的作品。 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讨论,明确碑型,设计共计100多种图案,通过各种途径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汇集全国优秀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分为设计、施工、采石、美术事业等7组进行事业,集中了新中国第一批全国人民的力量公共空

“中国公共艺术十大范例”

作品副本:这是第一部以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为主题的作品。

空之间的地点:纪念碑建设委员会于1953年3月决定拆毁中华门(明代的大明门/清代的大清门),以确保纪念碑的建设。 纪念碑是公共空之间建造的第一件最重要的艺术作品。

价值: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建造的集建筑(方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体的大型纪念碑式艺术作品。 现代雕刻史上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雕刻工程。 作品是顺应时代要求建设的,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渴望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集体心理需求。 无论从决议会议上,从集团合作上,还是从具体施工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上,都可以看作是一件大公众的事。 可以说是中国公共艺术萌芽时期最典型的代表作。

“中国公共艺术十大范例”

浮雕作品大图( 8幅)

标题:“中国公共艺术十大范例”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