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60字,读完约14分钟

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微博]春季拍摄中,以2.786亿港币成交宋代汝窑天青釉葵花形笔洗,激发了国内藏家们对宋瓷的好奇心和渴望。 正如许多业内人士指出的那样,宋瓷的艺术和市场价值在国内由于各种原因长期被低估。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许多藏家对明清瓷器——特别是干隆朝前后宫廷瓷器的偏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突然富裕起来的藏家们对王室财富和奢华文化的向往。 在大众文化被娱乐化的清宫文化所淹没的当今时代,收藏家们的兴趣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 在艺术史光谱上,宋代陶瓷的辉煌成就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都无法达到,特别是宋代单色釉陶器,无论是极端的品位追求还是精湛的制作工艺,都无愧于中国陶瓷艺术的最高典范。 从长远来看,我相信宋代陶瓷的市场价值仍有乐观的表现。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宋朝瓷器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上看起来不像明清瓷器那么简单。 一是因为现存的宋瓷在数量上远远不及明清瓷,更重要的原因是内行的藏家们。 因为无论是博物馆还是个人收藏都不会轻易出手。 多少有些烦恼的是,现存的宋代瓷器中相当一部分在海外博物馆(图1 )和个人手中。 19世纪末以来,国外收藏者深受趣味高雅的宋代陶瓷,特别是单色釉瓷的青睐,长时间进行收集、整理、展示和研究。 我对国外收藏宋瓷的第一次了解,来自20多年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美术史系读研究生时叶喆民先生的中国陶瓷鉴赏课。 叶先生高度评价了宋代陶瓷的伟大成果。 他在汇集一生研究成果的巨着《中国陶瓷史》中关于宋代陶瓷的一章中,第一句直言“中国陶瓷的历史高峰是宋代”。 他更是用“精美绝伦”、子孙“望尘莫及”等高度溢美之词表达了他对宋代陶瓷的激赏。 我记得他经常带自己收藏的宋瓷实物和大量瓷片去教室,让我们用他的高倍放大镜仔细学习。 他也是我在美院读书期间唯一带我们去北京故宫[微博]瓷馆现场讲课,让人困惑的教授。 从他宋代陶瓷的精到分解,我一直受益匪浅。 他对海外中国陶瓷收藏的兴趣,也关注了我多年来去过的海外博物馆的中国陶瓷收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宋代器在海外的收藏多为日本、英国、美国,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精品。 日本宋代陶瓷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往中国的佛教僧人迷恋建阳窑天目釉饭碗。 今天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陶瓷数量可能是中国以外最多的,但同时涵盖了许多窑口。 日本博物馆特别热衷于收藏建阳窑、吉州窑、龙泉窑、耀州窑、定窑、磁州窑器。 东京文化厅、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着上等的建阳窑和吉州窑饭碗,东京国立博物馆、出光美术馆、救世热海美术馆有优秀的定窑藏品。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英国宋代陶瓷收藏精品聚焦于2009年4月开始并入大英博物馆的坂瑟沃大卫爵士中国艺术基金收藏( Sir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Chineseart )。 无论是汝窑、定窑、钧窑、官窑,还是龙泉窑、磁州窑、耀州窑瓷器,都有许多极其优秀的稀有珍宝,长期以来受到专家的关注。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lbert museum )也有数百件宋代瓷器,其中许多都是精品。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美国宋代陶瓷的收藏不像英国大卫基金会那样收藏精品和极品,但收藏宋瓷的博物馆之多和个人收藏数量是英国无法比拟的。 除了本论文特别介绍的大都会美术馆外(图2 ),还有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研究院、福雷尔和萨克拉门托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芝加哥艺术研究院等相当多的宋代陶瓷收藏。 美国个人手中的宋代陶瓷收藏,不容易得到准确的统计。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目前陈列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宋代陶瓷是年夏末重新整理、展出的中国陶瓷馆的一部分。 这座陶瓷馆占据了整个二楼开放的走廊,涵盖了汉代至清末的中国陶瓷史,迄今为止的陈列在过去的30年中没有发生过变动。 在以往陈列品中以明清瓷器、中国出口瓷器为主的新整理展品中,明清瓷器仍然比重较大,但宋代瓷器有不小的增加,在300多件展品中约占三分之一的分量。 陶瓷馆还增设了现代部分,旨在收藏当今世界陶瓷艺术家的作品,与中国陶瓷艺术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中不可替代的位置,体现了陶瓷艺术在当今多元世界文化中的延续性。 整个陶瓷馆的主要规划者有该馆亚洲艺术部的规划者丹尼斯派隽丽迪( denise patry leidy )、现代艺术部的副规划者简·艾德林( jane adlin )和欧洲雕塑与装饰艺术部的规划者杰夫·芒格( jeff munger ) 政策展队伍的组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前西方艺术博物馆政策展实践中的跨文化倾向。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都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陶瓷藏品中,官窑器以定窑瓷居多。 陈列的4件白定和1件黑定器中,白定玉壶春瓶最美(图3 )。 器皿的上半部分是喇叭状的内靠口,细长的瓶颈几乎占了整个瓶子的一半,被认为制作难度很高。 瓶颈、瓶口和瓶身的连接处呈优美平缓的弧线。 瓶身从瓶颈向下逐渐向外伸出,但离瓶脚近的地方突然向内收缩,在瓶脚上形成了一个近似半圆弧的美丽球体外形。 瓶底是宽一点的环脚。 无论是器皿整体按部位的比例控制,还是整体流线型的强调,都几乎完美。 瓶身在嘴和瓶脚外挂白釉,浅象牙色釉色高雅,温润。 珐琅的表面上有非常细小的密密麻麻的碎片和稍难察觉的斑点。 整个器物可以用高雅优美的视觉享受。 这个白定原本是中国陶瓷收藏家斯坦利·赫兹曼( stanley herzman )的旧收藏品,1991年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 赫兹赠送的窑器里还有一个。 黑釉定窑碗(图5 )的器皿形状像仰面竖立的斗笠,也被称为笠碗。 由于茶碗口宽、圆脚小、茶碗的高度不足直径的三分之一,所以碗壁大幅向外侧倾斜。 胎体很薄,除了腕足外,身体内外都涂上黑釉。 因为使用的是仰烧法,所以沿着嘴流着黑釉,形成了非常有装饰感的味增口,非常漂亮。 白器莲花纹大碗(图4 ),盆外壁和盆内布满划线莲花纹。 器皿内外通体上涂象牙白釉,采用观烧法制作,口沿无釉,镶铜圈。 这个碗的直径约25厘米,深11.5厘米,这么大的窑碗,由于外壳很薄,在烘烤过程中可能会变形。 这个大碗保持器皿的完整,纹饰布局大方和上釉均匀性高,给人一种制作者技艺精湛的感觉。 这个窑器原本是20世纪初美国煤王、亚洲艺术品大藏家塞缪尔·t·彼得斯( samuel t. peters )的旧藏,他去世后,被寡妇于1926年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整理、陈列的6件窑器中,有曾被认为是宋代的瓷枕,上面写着大“枕”字,现在已查明为金、元时期的作品。 三件标有宋代钱窑器的作品,都是小器物,其中钱窑是带盖的小罐子非常漂亮的钱窑器(图6 )。 小罐子圆滚滚的,从口端向下逐渐往外,到罐子腰突然向内收缩,到圈脚形成规则的圆弧,非常优雅。 小罐子除了低矮的小轮脚外,整体还涂上厚厚的天青釉,外墙下一边随意涂上如云自然渗出的紫斑,不知不觉中独具匠心,似乎呈现出天然的意义。 盖子顶部釉色浅带来的金黄色效果,与罐头周边因同样原因形成的金属色圆呼应,妙趣无穷。 这个小罐子本来是收藏家玛丽·斯蒂尔曼·哈克内斯的收藏,她死于1950年。 这个罐子是她遗赠给大都会博物馆的许多中国艺术品之一。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新陈列的窑器只有一张葵瓣口洗(图7 )。 冲洗身体的斜壁,底部有低矮的小圆腿。 洗身体内外除了口边和脚底以外,全身都要施上天青釉。 边缘镶上金属环。 靠近内侧斜壁的口有明显的纵向釉痕,清洗底部除了4处或明亮的釉泡外,还有明显的凹痕。 的内外塞满了比较稀疏的不规则的裂片,斜墙上裂片稍大,洗底部稍密。 通体片纹比较深,没有哥窑器常见的深浅交织的所谓金丝铁线片纹,但在窑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抽象线状图案,让这位历史悠久的官窑古瓷在今天的观察者眼中明确了现代艺术的意义。 再加上官窑高雅单纯的釉色、简明明快的造型,与西方现代艺术追求的艺术趣味有很多一致之处,因此这类宋瓷作品自19世纪末以来长期受到西方藏家们的青睐。 这个窑笔洗是大都会美术馆通过弗莱彻艺术基金( fletcher fund )于1924年购买的。 这个艺术基金来源于埃塞克斯·d·弗雷泽( issac d. fletcher )送给大都会艺术收藏。 弗莱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的大银行家和美国东岸铁路企业的大股东。 他于1917年去世,将收藏的近300件藏品全部遗赠给大都会博物馆。 其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埃及、伊斯兰、东亚的艺术品相当多,当年的市场价值达到300万美元。 大都会博物馆不仅开办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画廊,还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艺术基金——弗雷泽基金,用于购买该馆的艺术品。 不难想象,这座窑的笔洗被引入大城市之际,也就是现代艺术在西方兴起之时,购买者的审美取向可能会受到当时艺术热潮的些许启发。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在不是窑的类型中,陈列最多的是龙泉窑的青瓷。 这与西方收藏父母的时间对青瓷情有独钟有关。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历代青瓷,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当可观。 此次陈列的7件龙泉窑瓷器在器形、釉色上都具有代表性。 其中的双龙耳直壁瓶(俗称棒槌瓶,图8 ),为广口平底,瓶颈和瓶体各占瓶体的二分之一左右。 虽然从瓶口往上贴,但在顶部向内靠,做成浅盘状。 瓶颈是直的,瓶颈向瓶身的过渡突然向外突出,但有点倾斜,形成了平稳的瓶肩。 瓶子看起来很直,但下来后会稍微收敛一些,接近瓶底时会变成难以注意到的细腰带。 施加在通体上厚重的青釉,使瓶子各部位的连接和过渡变得平缓,非常雅致。 由于双龙耳朵上刻的花纹隐藏在厚重的青釉下,不知道是龙纹还是鱼纹,馆方在陈列招牌上写着“鱼耳”,但其网站上却显示出“鱼龙耳朵”的困惑。 釉下有很大的开口,但是没有灰尘的污渍,看起来很微弱,很有魅力。 这个龙泉窑瓶也是玛丽·斯蒂尔曼·哈克内斯1950年的遗物。 另外,正如罗杰斯基金购买的龙泉窑胆瓶(图9 ),其器皿在宋代并不常见。 瓶口稍微向外翘一点,从瓶口向下收敛一点,然后慢慢在瓶腰向外扩张,接近瓶底时形成接近扁平的器体,然后突然向内收起来,这样瓶身就像坐在稍微高一点的大环腿上。 整个器皿都很清爽。 上釉的控制也非常精致,但是瓶口、瓶底部分,特别是瓶身一侧,出现了很大的不规则黑点和线纹,不像陶工故意做的,可能是上釉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中,青白瓷梅瓶(图10 )造型、纹样、釉色十分雅致。 这也是罗杰斯基金的买藏。 碟形瓶口下是短瓶颈,系着宽而圆的瓶肩,瓶身向下缓缓收敛,直至瓶底呈垂直状,瓶身看起来有亭玉立之感。 深雕的花卉纹样虽被厚重的釉层包裹,但由于釉色的半透明性,呈现出清晰的纹样。 刻划中积累的釉色呈淡青色,未刻划的部分呈淡白色,蓝白两种颜色自然协调相互映衬,呈现故意淡雅的情调。 另一种青白瓷偏向仕女瓷枕(图11 ),在人物塑造和弧形枕面控制和纹样划线上都是罕见的精品。 仕女面容圆润,姿态安详,衣纹流畅,多少体现了宋代人物画的特点。 刻在枕面上复杂致密的牡丹花纹饰,也是青白瓷所没有的杰作。 枕面和枕座仕女之间构成的空灵和牢固的视觉感觉不输于常见的定窑瓷枕。 遗憾的是,枕面上靠近美女头部的一端有黑斑。 这个蓝白瓷枕也是塞缪尔·t·彼得斯夫人1926年的捐赠品之一。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耀窑瓷器部分只有三件藏品,都可以说是精品。 特别是凤纹龙首提梁壶(图12 ),器形独特,大致正球状的壶身由3个兽首状的壶足支撑,但稍微向壶口方向倾斜。 壶嘴是雕刻的龙颈,龙身从龙颈后往上拱,越过壶嘴贴在壶身另一侧,形成圆弧形提梁,上面坐着可以控制祥龙的仙人。 壶周围装饰着娴熟的时刻、精湛的戏法、振翅飞翔的凤凰和花卉纹样,设计复杂而整齐。 除壶底外,全身还涂上均匀薄薄的青釉,深和镂空处呈深青色,突起处呈浅绿色,器物整体无论造型、纹样还是釉色都很美,相互映衬。 这也是塞缪尔·彼得斯夫人1926年的捐赠品,可见其眼睛和品位的不俗。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磁州窑瓷器也是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的重要部分,其中宋代磁州窑瓷器中有几件尤为精彩的作品。 一个是白色拔黑花缠绕枝牡丹纹梅瓶,另一个是白色拔赫花缠绕枝牡丹纹梅瓶(图13 )。 前者是罗杰斯基金1925年的认购,后者是塞缪尔·t·彼得斯夫人1926年的捐赠。 前者以其优美的造型与整体图案设计和黑白效果的对比,特别是精湛的工艺而备受瞩目,是瓷窑器中的上等货。 后者除了具备前者的诸多优点外,在采用淡赭色化妆土和缠绕枝牡丹纹独特的设计上也很有特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属于宋代黑釉瓷的建阳窑和吉州窑,在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陶瓷藏品中也占相当数量(图14 )。 建阳窑兔毫米釉茶碗开口、斜壁、小圈足造型和碗壁厚重的黑釉、碗外壁滴加停止上釉的效果、黑釉流动过程中出现的纤细短线,都是典型的宋代建阳窑瓷器中常见的。 吉州窑的叶纹饭碗(图15 )和黑釉花瓶(图16 )都可以说是这种类型的突出作品。 特别是叶纹茶碗,在现存的吉州窑瓷器中很少见。 都博物馆这个茶碗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黑釉叶纹茶碗在造型、上釉、叶纹上采用的技术性和装饰性几乎相同,真是难得的作品。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重新整理城市博物馆这次陈列的中国陶瓷,可以说是该馆长时间收藏和研究的最新成果报告。 策划者一定把中国过去30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融合到了这个成果中,其难度可想而知,令人钦佩。 但是,无论是行内陶瓷专家还是行外陶瓷爱好者,30年的陈列周期似乎都有点太长了。 另外,由于陶瓷史的研究在中国不断深入,成果也在不断更新,我个人希望等30年后不要再看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陶瓷艺术研究成果的更新和展示。

标题:“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宋代陶瓷珍品赏析”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