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96字,读完约20分钟

“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现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 展览会共收集了国内9个博物馆的唐宋古琴重器21枚,从古琴的数量和规格来看,是目前国内唐宋古琴展中最多的。

85岁的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北大国学院大学生导师楼宇烈近日在北京大学从《琴艺与琴道》的角度讲述古琴的传承与快速发展,“学琴的人在琴中感受到的是人的安静、专一、中正,所以中国的艺术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通过技艺 中国古琴有助于培养这种敬意。 ”。 “古画的意思是没有形状的,我们是道统艺,不能因为简单的娱乐而失去志向。 通过“艺”来提高“道”的水平,从艺到道,在道统艺、道艺上相互统一。 艺术就是要成为我们的人,教我们工作。 所以我提倡大家过艺术人生,并且从艺术人生中体会人生艺术,很讲究。 ”。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

古琴遗产的保护

今天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的遗产保护问题。 古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之前有自然遗产保护,是联合国组织的,还有文化自然双结合的遗产保护计划。 你知道我们国家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单上的项目有多少吗?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 这是因为需要长时间的注意。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据我了解,本月初,联合国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名单中增加了我国之一。 那是良渚文化、浙江、杭州附近的考古和城市系统项目。 据说我们的文化自然遗产保护项目达到了55个。 几年前,我们有52个项目,比意大利少一点。 现在,我们可能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我们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两者结合的遗产,都是我们中国人自我认识的结果。 因为遗产保护都是所在国提出的。 必须经过联合国专门组织的审查,承认和保护这是世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这个保护名单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希望被世界认可。 相反,这促使我们自己认真保护这些人类的共同遗产。 这是我们的荣幸,也是责任和义务。 我们中国人必须有这个担当,保护这些文化自然的遗产,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承认、认知和享受这个遗产给我们带来的人文精神。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我刚才说的这些是初期的状况。 现有的研究表明,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社会工业化发展迅速,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提出了这样重要的任务。 到了80年代,世界发生了全球化这一巨大的变化。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由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势力强大的国家很快影响了世界各地,世界各地也去迎接它,随之而来的是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通过经济全球化,地球变成了地球村,那么文化怎么办? 文化也统一吗? 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的文化统一论也是一大社会潮流。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宋)赵佶《听琴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各地方的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稍有非物质口传心授存在的文化,随着老一辈人的死亡而消失,包括许多语言在内很快就消失了。 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可以保存,不可挽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口述遗产必须进一步保护,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在开始准备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许多口述文化正在消失,走向国际化。 人们又开始反省,我们要国际化,我们要赶上国际潮流,不珍惜在那里在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历史上积累的许多文化遗产。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那个时候,你有什么是国际化的重要认知吗? 国际水平是什么? 有一个重要的认知。 越是民族越有国际意义,我认为这种认知越重要。 我们以前跟在别人后面干,想在这方面赶上别人。 这个认识是错误的。 因为真正的认知是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自己民族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自古流传下来的东西,所以从80年代开始酝酿,以处理人类口述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该运动于2001年开始实施,当时经过联合国机构的讨论研究,开始公布人类第一份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名单上当时规定各国只申请一个,有严格的规定。 中国入选的项目是昆曲,当时还规定每隔一年讨论一次名单,增加项目。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2003年第二份名单公布时,中国被列入了另一份名单。 是古琴。 我忘了从几年开始每年都有新项目了,而且放宽了申请的项目数量,只有一个不限制。 迄今为止,我们国家列入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31项,最近24节很热门。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果大家关注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现在中央局的气象报告正在逐渐发生巨大的变化。 大概从几年前开始,特别要加什么节气? 现在,今天是什么天气,节气,再加上一些文案。 这个气候有什么变化? 我们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变化? 历史上有什么活动? 我觉得这个复印件很好。 24节气是中国人对天文地理的重要认知。 不要认为24节气是由农历决定的。 不,这正好是阳历规定的,是地球绕太阳转的一些变化,在中国地区,特别是根据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现象明确的24节气,这是阳历,不是阴历。 中国的历法一般是阴阳合历,我们有阳历的二十四节气,我们缺少阴历的月圆月,很潮。 中秋节一过,月圆涨潮,月缺潮落。 这也是气候现象的变化。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唐)周昉《调琴图》福尔利美术馆藏

就像这些中国的东西一样,我觉得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要理解。 而且,必须保护和继承。 中央台制作了一个节目,收录了被称为“节气-时间的中国智慧”的大致8集电影,讲述了中国人的天文地理智慧。 我们知道年龄是什么概念吗? 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 我们要以天地为榜样,所以我们的古琴后来也有了这个概念。 我们的琴长3尺6寸5分,这些象征着365天。 通过这个概念,明确一年365天。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月亮这个概念知道我们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个月。 年为12个月,调整闰月为13个月,所以我们的琴有13个纹章。 今天是什么概念? 地球自转一天是一天。 所以,我们的年、月、日与我们的三颗星密切相关。 地球绕太阳一年,月亮绕地球一个月,地球绕自己一天。 这些是我们孩子们应该知道的,应该世代相传。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遗产的问题首先是保护。 任何遗产,无论是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自然文化结合的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这个世界名录都会赋予我们任务。 我们必须保护这样的遗产,以免失去。 我们至今仍能继承的永远不会失去,不会迅速发展是另一回事。 我们今天有能力保护它,不失去它。 我们会尽量遵守那个。 历史上失去的东西很多,这也是正常的。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随着历史的迅速发展,很多东西都失去了,持续到今天的很多东西,特别是从300年到000年,如果这样的东西保留到今天,我们今天就能保护好本身。 如果我们不遵守的话,就是我们的失职。 遗产名单上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遗产,第一是保护。 在这种保护之后,我们对于它是迅速发展还是不迅速发展,那要看时代的需要,不一定要迅速发展。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像今天的古琴一样,迅速发展成今天这样,正如十多年前没有的那样,北大的古琴社团于2001年成立。 这是好事吗? 是件好事。 另一方面,我们在保护和继承这个遗产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做大。 长大后,我们需要注意鱼龙混杂。 我们应该不断地、持续地,至于是否迅速发展,那是另一回事了。 和我们一样首次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本有个叫能剧的项目。 这个能力现在在日本没有迅速发展,也没有被大众文化宣传。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日本人保护着,即使没有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国家也很重视。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八十年代,我在日本呆了半年多。 那时,每周末上午在电视上播放这部能剧,展示他们的历史上有这样的艺术形式。 虽然很多年轻人不喜欢,但是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宝贵的历史遗产。 并且,日本社会也尽全力保护它,让这些从事能乐的人可以生活、研究、学习。 日本没有宣传能乐。 大家没有来学能乐。 因为能力不够灵活。 对现在的人来说,那个完全没意思。 但是,作为文化遗产,我们只要有保护它的能力就可以保护它。 我知道我们出现了这样的历史文化,宣传和迅速发展是两回事,当然有条件。 因此,在继承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必须重复“承”,另一个必须重复“正”这两个词。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唐仲尼式“疏影”七弦琴浙江省博物馆藏

琴中的“琴艺”

琴艺是中国文化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中有琴棋书画,琴这门艺术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既不是大众化的,也不是表演性的。 我们现在有古琴。 也就是说,在前一排能听到。 在中间和后面听不太清楚。 所以,琴没有演技。 但是钢琴做什么? 为什么我们历史上说“士不无故撤退琴瑟”,成为读书人,没有理由撤琴。 读书人必须是《左琴右书》,为什么呢? 琴的艺术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是人生自我修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寻找知音的要素。 所以我们学琴首先是为了自己,是自己人生的提高。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学琴的人在琴中感受到人的安静、专一、正的东西,所以中国的艺术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通过技艺来吸引你的兴趣。 那天,我听到了山田老师弹琴的精神。 这很重要,中国的琴有助于我们培养这种敬意。 但是,我们古人最先提出琴。 例如,汉代的书叫做《白虎通》,叫做《琴者,禁也》,让你成为正直的人,不走邪道。 琴有这样的意思,禁。 我认为“琴”和“禁”是同音字。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因为刚才说“礼貌”的“敬”、“安静”的“静”、“净化”的“净”,琴可以从敬、静、净、不同的方面锻炼我们的信仰,锻炼我们的技艺,提高我们的人品。 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优势,所有艺术,对我们来说,为什么都精通“艺”? 为了培养人格,铸造人格,提高人格。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我们的“艺”包含着丰富的意义,而且必须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它。 不知道最近有没有在电视上看到,在电视上看短片介绍风筝艺术的传人。 他往里面刺风筝,看着两个孩子,一个少女在跑,最后也在那里看着。 这个风筝的传人说要绑风筝,要让风筝飞得高,只有插风筝的中、“中正”才能让风筝飞得高。 我认为今后人类为了走得远,必须中、正。 最后达成的八个字是“中正直直,方得始终”。 一个在放风筝的小艺人,能体会到人生应该怎么做、怎么做人就是一个小例子。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风筝上画着三条鱼。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学习三种雄辩。 这在农村社会典型地告诉我们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学习。 第一个是“雨天”。 中国的农村社会因为晴耕雨在读,所以晴天出去种地,雨天在家好好学习。 这个时候,就是4点,春夏秋冬,4个季节有雨天,晴天就下地工作,下雨天在家利用这个时间好好学习。 第二个业余的晚上,晚上是一天的业余,白天我们工作,晚上回家,我们马上就利用这个时间好好学习。 然后冬天,冬天是一年剩下的。 年四季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万物冬藏可以瞒着我们好好休息。 人必须利用这三余学习,一个时间之余,一个四点之余,一个一年之余,因此称为学足三余。 所以风筝上的画有着丰富的意义,教会我们如何充分利用作为人的生活方式、工作和时间。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优势,琴在这些文化中更为明显。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我刚才说的本来就不是以表演为中心,而是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相互交流。 这样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 俞伯牙和钟子期对琴的艺术尽己所能,把自己的心通过琴放进里面,再传意,通过琴传达给大家内心的意义,最后让大家明白从里面传出来的意义,造福大家。 这就是知音。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元代王振鹏《伯牙鼓琴图》

我现在说“全部”。 现在的传承保护,从古琴艺术来说,至少从三千多年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断绝,如果没有断绝,就需要传承。 从一个角度来说,有人在弹钢琴,然后一个身体在听。 但是也有断裂的一面。 我们今天不仅继承弹的面,也继承断了的面。 哪个断了呢? 是我们弹琴的记谱断了。 我们现在去了很多音乐学院,他们教古琴的不是中国古代的记谱教育,而是五线谱教育,这是断的,这是不完整的。 我们今天继承。 必须继承古琴的基本做法。 这就是全部。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古琴的记谱方法在古琴上是独特的,只有古琴有这个记谱方法,但是现在我们在说减字谱。 从古琴的历史迅速发展来看,最初是文案。 所谓“复制谱”,是讲故事成为故事的一节,之后弹钢琴的人根据故事的一节来演,所以没有固定的谱。 到了唐代才有真正的记录方法。 被称为减字谱。 省略我们汉字的许多笔画,留下一点笔画做记号,记载古琴的弹奏方法。 然后,把这些减法去掉后,把剩下的符号加在一起教你弹钢琴。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减字谱是世界音乐历史上最早的记谱做法,我们知道世界上最流行的是五线谱和简谱,我们的减字谱基本成型于唐代公元7世纪。 西方五线谱、意大利五线谱十几世纪才有的,法国简谱十几世纪才有的,真正记录了音乐形象,记录了五线谱。 简谱是根据法国一首赞诗的一句开头一个字记录的。 也就是说,后来发展的1234567是一首诗的一句首读。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我们的减字谱包含了所有的新闻,不能代替其他的记谱方法。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简谱,都不能代替减字谱中的新闻。 如果我们知道减字谱,看看这个减字谱就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弹哪个弦位和纹章了。 我现在应该按哪个手指,小指应该通常不用。 我知道这包括这三条新闻。 另一个重要的新闻是手指的使用方法。 这个地方是右手手指还是左手手指?右手手指是用来弹弦的,左手手指是用来动的。 这个字明确地告诉你们,用右手的哪个手指,左侧的哪个手指,敲哪个弦。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这里面有很大的自由,不像五线谱、简谱那样死板,有很多灵活性,子弹发挥得很好。 为什么会做杂谱,会做各种琴派,里面有各种元素,地域元素,自身元素,琴谱传承元素,会做各种琴派? 我们现在必须继承琴的文化,不能抛弃减字谱。 专门比较这种钢琴的记谱方法。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中国古代音乐非常发达,最初与天文地理一起与五行相连,与十二律例相连,与天象和气候的变化相连。 记谱的方法除了古琴的减字谱之外,还有“工尺”这一重要的乐谱。 这个工尺谱的成熟也是在唐代,这个应用更广泛。 我们所有的乐器,无论是用胡琴、琵琶、笛子、唢呐,都是工尺,我们所有戏曲的唱腔都是工尺,所以其应用面比古琴的减字谱要广得多。 能使用尺子演奏唱歌的人也不多,其状况也很危险。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文征明小楷《琴赋》

标准化有助于传承吗?

我最近在网上也看到很多地方希望继承,请了一点孩子唱了工尺。 我一听,那是工尺谱,用钢琴伴奏。 寒心,没有真正继承这个。 在这里,我还要告诉你一个根本的问题:中国音乐和所有西方音乐有很大的差异。 那是“不准确”。 我们现在使用五线谱、简谱,都是按照十二平均律决定声音的标准化。 12用平均律来说,最早也是中国计算的。 刘芊老师在这里,他的博士论文是写的朱载堉。 最初计算12平均律的是中国,后来传到了西方,所以西方规定了12平均律为标准音,从此标准化。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在中国曾经有一支笛子走天下,这个笛子是六个平均孔,不像现在的笛子有两个半音孔,那时的笛子都是全音的,不是现在的。 有六个平均的洞,吹奏各种各样的调。 中国文化的声音以五音为基础,后来扩展到七音。 工尺谱上记载的常用字有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十个。 古琴现在是七根弦,其实五根弦是第一。 我们现在说的工尺谱,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各个唱腔上面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些东西是其他无法代替的。 在这几点上,我们不能说没有继承。 确实继承了。 我们现在继承了很多东西。 年出版了《中国工尺谱大全》,我看了还记得几个地方的一些曲艺。 也包括资料中的工尺谱。 整个工尺谱的文献遗产非常多,很多都留在了海外。 我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研究所看过很多工尺谱。 工尺谱的一些变化是千变万化的。 如果我们这是南曲,有五个声音。 如果是北曲的话,就没有这些。 这些东西没了,我们就用简谱唱歌。 用标准音唱歌。 那还是中国音乐吗? 那个变味了。 刚才在扩音器里听到的曲子,和没有在扩音器里听到的曲子一样,自然的琴声让我心静下来,扩音器里发出的琴声让我烦躁,仅此而已。 所以遗产保护有很大的问题。 我们要抛弃近代以来我们最古老和世界上最早的基本做法,用法令记录光谱。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唐伏羲式《春雷》七弦琴旅顺博物馆藏

我们现在流传的,还剩下的,能留下的工尺谱和减字谱,都必须保护。 保护不仅仅是文献上的保护。 我们刚才说过,年我们出版了《中国工尺谱大全》,年末编辑了《中国昆曲大全》。 20世纪50年代,《琴曲集成》出版。 这些都在一起了,当然不完全。 这不一定是最好的。 我们对这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保留,更重要的是应用。 这个应用是口传心教授,如果老师不告诉我们,我们就不知道。 即使这个减字谱里有这个表示哪个手指,哪个弦,我也不会弹。 这不仅要让你按部就班地弹,还要经过老师的口传,以身作则。 这个光谱是帮助你记忆。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我们以前唱乐谱后唱歌词在哪里? 不,我们以前是从唱歌开始的。 所以教昆曲不是唱六五乙而是唱歌词,我们还得懂谱。 看看这个谱就知道我们是不是对的了。 不是收节奏,不是第一个调子。 这有符号的标记。 如果丢了就麻烦了。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唐伶官式《谷应》七弦琴浙江省博物馆藏

我们在说乐器的发音。 声音发音有偏差也没关系。 标准化很可怕。 这也是中国音乐的特征之一。 是不可原谅的。 我们科学化的头脑无法解释。 因为科学化的头脑是标准化的头脑,需要标准,这其实是个大问题。

如果我们继承的话,一定要全面。 除了会弹琴,还必须记住看减字谱,不要只看五线谱弹琴。 我们现在应用和继承它们,就能真正展现中国的文化底蕴、精神。 所以,我希望大家学钢琴的话,能和你认识它,认识减字谱。 如果你想演戏,我希望你知道工尺谱。如果你喜欢弹琵琶,你喜欢弹钢琴,也喜欢认工尺谱。 因为太丰富了,各地的工尺谱记载方法有很多不同,在这方面需要下功夫。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所以遗产的保护必须传、正、全。 我们今天既然谈到了古琴传承计划的项目,就必须更好地继承。 我们不应把继承文化遗产的目的发扬光大。 不,不需要发扬光大。 我们可以生存下来,让我们的人知道我们的历史上有这样的艺术形式,而且对人们有那么多作用,起着很大的作用。 我刚才说过,“士不无故撤退琴瑟”,这是所有读书人都不应该离开的,因为它起着养心、培养人格的作用。 中的指法有很多。 这个指法请他说。 你的手指应该怎么按,还有应该进一步了解。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宋代夏圭《临流抚琴图》

古琴与中国哲学

中国古代有对联,谈论自然、天地,人永远要向天地学习。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这句话是说,人永远要从天地学习,所以我们必须继续下去。 这对联让我连写了两句:活色彩的生彩之笔难以送达,自己做不出天籁之手。 人永远在天地前面,好好向天地学习,不要以为我在看天空空,会比天空高。 这个道与艺统一的文化,一方面要学艺,另一方面要学道。 无论技艺多么精湛,如果忘记问路,也会对游乐失去志向。 必须自谋生路,技艺是培养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的人格,如果不能追求这种技艺,就要丢下东西失去志向。 相反我们也不能空说话。 道路也通过技艺传达。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所以,钟子期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冀伯牙把技艺寄托在琴声上,这技艺在琴声中传递,还能让钟子期明白,这不容易。 如果弹了很久也不知道弹什么,为什么要叫“高山流水”? 仁者若山,智者若水。 人要像高山一样平静,像流水一样智慧,所以高山流水要比喻深邃的道路,高山流水要把俞伯牙心中的想法寄托在琴声上,通过琴声让钟子期明白他的想法,获得高琴艺,有很高的道义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文化在道义之中。 中国人曾说过,古画的意思是不画形状的,这不是画的意思,不重要,这种意思由什么传达? 用你的画的意思表达的,不仅仅是表达,还必须能理解和掌握。 现在,有些人在胡乱画画。 这能让人感受到你内心的追求吗? 现在很多抽象画派错误地理解了这个思想。 “艺”和“意”一样重要,只有深奥的艺才能行得通。 这个技艺也非常重要。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在“道”和“艺”两个方面,我提出了两个理念,我们是道统艺,不要因为简单的玩物而失去志向。 通过“艺”来提高“道”的水平,从艺到道,在道统艺、道艺上相互统一。 我们学习什么都是这样的。 从中学习人的道理,学习做事的道理,艺术就是教我们人,做事。 所以我提倡大家过艺术人生,然后从艺术人生中体会和凝聚人生艺术。

“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这次讲座由教育部中华优秀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昆曲)传承基地、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主办。 作者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本文经作者许可转载,小标题为编辑添加)

标题:“楼宇烈:琴艺与琴道 古琴传承与艺术人生”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