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276字,读完约16分钟

收藏本质上是文化传承,需要一代人发扬光大。 年轻、苦涩、无知、叛逆的80后一代相继开始前行,在收藏行业崭露头角。 收藏不仅仅是有趣,也是责任和使命。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80后子孙不仅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而且将成为文化传承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 80年代后期新生代青年收藏家正在迅猛崛起。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颜峰:发掘宝山海派文化的内涵

20多岁的青年收藏家颜峰可以说是这个群体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藏家。 认识颜峰的时间不长,但他不知道。 这两年多来,我在很多拍卖现场见过他的身影。 颜峰有良好的家庭教师,对自古以来传入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中国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颜峰表示,约3年前,他开始正式参与书画收藏,并将近代海派绘画作为收藏体系。 颜峰说,作为他土生土长的上海宝山人,他一直关注宝山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快速发展。 “通过对海派绘画的整理和研究,我发现其实宝山也是海派绘画非常重要的发源地。 钱慧安、沈心海等几个海派名家都来自上海宝山和附近的崇明一带,也有从地方定居宝山生活、创作的。 此后,这些画家大多离开宝山,迅速发展到上海豫园及其周边地区。 现在,说起宝山,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钢铁、工业,很少有人想到宝山和海派绘画的关系。 于是我选择了近代海派绘画作为收藏系统。 经过近几年的收藏,现有约500件近代海派名家作品,任伯年、虚谷、沈心海、钱慧安、张石园、黄山寿、汪亚尘、张聚光、张大千、郑午昌、程十发、谢稚柳、刘旦宅、刘粽、陆渭等画家的代表作 为了能系统地收藏海派绘画,国内外的大型拍卖会上,我几乎都需要拍摄,哪怕是一点点的拍摄,只要发现好的作品就参加,尽量不放。 ”。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清末上海,由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艺术品市场,大批书画家蜂拥而至,上海迅速成为全国画坛重镇,而豫园因上海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氛围,成为书画家们云集之地。 早在清末道光时期,吴家麟在豫园创立了“萍花书画会”,随后“飞丹阁书画会”、“海上问题馆金石书画会”、“地址米山房书画会”等相继在豫园成立。 但影响最大的是宣统元年成立的“豫园书画善会”,除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停止活动外,前后存在40多年,成员近200人,几乎囊括了当时上海主要书画名家,吴昌硕、王一亭、钱慧安、高邕、杨逸、杨逸。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现在颜峰最大的愿望是在宝山当地建设海派绘画美术馆,系统地展现自己的收藏,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宝山文化和海派绘画的快速发展史。 颜峰表示,目前美术馆的建设方案已获相关部门批准。 他希望将来能把这座海派绘画美术馆做成宝山向国内外展示交流的城市名片。 现在,内地艺市的秋季照片正在接近。 关于秋季拍摄,颜峰表示,很快将关注各拍卖企业的拍摄情况,期待与他的收藏体系相匹配的海派绘画佳作问世。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徐涵明:画习《发老》,鉴承《半尺》

年7月18日,由上海中国画院和中华艺术宫共同主办的“丹青致优”陈佩秋书画艺术展在中华艺术宫隆重开幕,书画界、收藏界、文化界等名流大腕参加了开幕式,盛况空前。 年轻的徐涵明是这次展览会的首要策划人之一。

80后的徐涵明毕业于复旦大学,平时处世低调,也与本职和书画收藏无关。 徐涵明说,书画是他一生的爱好,但他不会作为本职工作。 但是,他所具备的坚实的基础,让无数人期待着这一项。

徐涵明从小学画,师承海派名家程十发,天资聪颖,痴迷于程十发,其作品也经常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和比赛,获得无数奖项。 徐涵明说,他小时候也梦想着将来成为书画家。 高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有名的相声演员姜昆的介绍下,徐涵明在北京认识了徐邦达、滕芳伉俣。 徐涵明说,当时浙江海宁正在建设徐邦达艺术馆,在此期间,徐邦达往返于北京和海宁之间,有时会在中转站上海停留一会儿,他利用这样的机会拜访徐邦达,告诉他书画鉴赏的问题。 徐涵明的认真和才华很快得到了徐邦达的肯定和好评,他高考结束后正式拜师徐邦达,成为徐邦达的门下生。 “当时徐邦达老师特意为我写了一首诗,表示对我的肯定,我至今还记得《调十六字令》这个名字的缘分。 在海里遇见的,其实是天。 论画在人类中很少见。 ”徐涵明说。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大学期间,徐涵明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会去北京向徐邦达学习书画鉴定。 “学习书画鉴定的最好方法是多看作品。 另一方面,徐邦达老师带着我看了很多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 另一方面,当时每个拍卖企业都需要请徐邦达老师鉴定书画,所以老师特地安排了拍卖企业的照片鉴定,进行了鉴定,并在很多方面进行了评价和介绍。 ”。 徐涵明说。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徐涵明正式参与书画收藏是从2002年开始的,当时他还是一年级学生。 据徐涵明回忆,他收藏的第一部作品是清朝“四王”之一的王骥的《夏景园亭图》的手卷。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王石谷的绝笔作品。 很精彩,非常精神,而且很有趣。 当时,王石谷画画后,没赶上题金去世,之后他的学生陆道淮代替了王石谷题金。 是赵叔孺的题引《耕烟胜墨》,徐邦达跋尾,赵叔孺正好是徐邦达的老师。 所以一部作品包括许多师生关系。 这部作品是广东三水何氏田溪书屋和上海收藏大家蒋祖赞旧藏,传承有序精品的作品。 ”。 徐涵明介绍了。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关于古代书画的收藏鉴定,徐涵明认为,作品保存量大的画家可以通过作品的对照来鉴定,但对于宋元古画和流传极少的画家作品,由于参考物不足,因此这种鉴定需要慎重,作品的笔墨、气韵等 他建议收藏者不仅要熟悉中国艺术史,而且要对笔墨纸砚这样的国画工具有充分的了解和感情,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中国画笔墨的情趣。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徐涵明的收藏,除了古代书画外,近代书画也是他非常关注的板块。 徐涵明说,在近代画家中,张大千、谢稚柳、陈佩秋、陈少梅、齐白石等是他最欣赏的艺术家。 “谢稚柳和张大千的作品继承了宋元绘画的气质和内涵。 齐白石的作品天真可爱,充满趣味。 陈佩秋在继承宋元笔墨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绘画元素,技法全面,功底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在中国绘画史上,女画家中无人能及。 ”。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朱大成:见证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时代变迁

生于80年的朱大成,本名朱振,字大成,后为字行,书香门之首,家族之父,祖先们与众多书画名家交流,耳濡目染,他醉心于自幼传入中国的文化和书画艺术。 据他回忆,小时候爷爷经常带他参观展览和拍卖的预展,就像1993年多恩轩的第一张照片,2001年敬华的第一张照片,他都经历过。 另外,家族的长辈们也经常带他去书画名家和收藏家,看他们的画、品画、鉴画。 在那里,他的童年也是看画画、学画画度过的,非常开心。 朱大成说,小时候的这些经历,为他日后收藏和研究书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高中毕业后,朱大成考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在潘耀昌、李超、徐建融等名师的教授和指导下,以“清初六大家”为首要研究方向,独立完成研究论文《恽寿平长林平岬图真伪审查》。 本科毕业后,朱大成去法国深造,获得博物馆学和艺术史硕士学位。 在国外学习的经历,极大地拓展了朱大成的视野。 回国后,朱大成从事美术品拍卖和美术品基金等,现在正在致力于艺术品金融化的探索。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朱大成真正参与艺术品收藏是从他大学的本科时代开始的。 朱大成说,他独立收藏的第一件藏品是丰子恺的画,丰子恺是他最尊敬的画家之一。 “丰子恺的画有佛心,有仁爱,能洗涤人心,善良心灵。 我最初的收藏是丰子恺的《游春图》,大约1英尺左右,描绘了登山的人们享受春天的场景。 当时丰子恺的价格还没有发生,偶然来了也不贵。 前年左右,我以27万元的价格砍下了这部作品。 这也是艺术品投资的成功例子。 虽然自己后来得到了丰子恺的几部佳作,但这部作品一直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 朱大成说。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在旅法期间,朱大成也经常参加在法国中小拍卖企业举办的各种艺术品拍卖。 虽然置身于西方艺术殿堂,但他并没有收藏西方艺术品和中国早期油画,而是集中于收藏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书画。 期间,陆续收藏了黄胄、唐云、刘海粟等名家绘画作品。 “中国早期的油画家中,有不少去法国留学,但留下的作品保存得很少,其中很多是画家学生时代的习作,临摹的是欧洲各流派大师的作品。 他们当时的作品大多用法语和英语签名,常常与欧洲中小名家的作品混淆难以辨认,越来越多的东西被破坏丢失了。 ”。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目前,朱大成的收藏从明代到现代的书画作品有300余件,包括董其昌、陈继儒、刘墉、改琦、费丹旭、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王一亭、陆僵少、刘海粟、吴湖帆、冯云、程十发、朱梳

朱大成认为,做收藏需要学术的研究态度,不应该被市场利益左右或诱惑而收藏。 “收藏需要一个人的联系,可以在这个收藏体系内设置更小的主题。 我主要收藏近代海派的作品,在这个范围内,我还可以构筑“三吴一冯”、花鸟“四大花旦”等有点主题性的主题。 清末民国时期,上海滩的各种画社相继崛起,盛极一时,其中有许多著名的头脑画家,被忽视和遗忘。 虽然他们的作品现在市值不高,但在当时的画坛上他们是有影响力的人物,在美术史上地位很高,成为系列也非常有意义。 如果只是单纯地购买和出售,那充其量只是投资者,不是收藏家。 古代书画收藏是书画收藏中门槛最高、保存量最少、鉴定难度最大,但文化内涵也最高,对于古代书画收藏,我非常谨慎,显然只要是真迹,我一入藏就绝不释放 我相信任何真正的收藏家都会仔细解决自己的古代书画作品,不会轻易释放。 ”朱大成说。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关于未来的规划,朱大成表示,他将着手整理和修复现有的藏品,调整一点点游离于藏品体系之外的藏品,补充系统中不足的作品,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藏品体系。

周大:学习古代书画,隐藏现代艺术

去年smg发表的名为《翻过箱底》的综艺节目,将年轻的80后收藏家的周纳入了大众的视野。 其实,对熟悉现代艺术圈的业界人士来说,对他知之甚少。 香港苏富比2007春拍、徐悲鸿名作《放下你的鞭子》中国嘉德2007春拍、陈逸飞《黄河颂》北京保利2009春拍、陈逸飞《漫步》等当时备受瞩目的天价名画,周大不仅是纪录的见证者,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周大从小定居加拿大,从小喜欢收集邮票、货币等,后来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 ),主修中国古代美术史,曾兼修世界美术史。 周大说,他真的开始涉足艺术品收藏,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了。 “我收藏的第一部作品是中国油画先驱吴大羽的蜡笔画作品,来自佳士得于2005年的拍卖会。 ”。 周大大地说。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周大主修中国古代美术史,他的收藏体系主要以20世纪中国初期的油画为中心展开,经过这几年的积累,现在收藏了300多幅古老的油画作品。 包括第一代艺术先驱林风眠、关良、吴大羽、庞薰、周碧初、陈抱一、颜文梁等作品,以及第二代油画家闵希文、任微音、朱群。 “旧油画还是被低估的板块,许多旧油画家的作品备受瞩目。 在年长的油画家中,我特别喜欢林风眠和吴大羽,我认为他们受欧洲现代主义的影响很深,作品风格鲜明。 ”。 周大大地说。 除了古老的油画外,周大热衷于收藏现代艺术作品,不仅收藏了架子上的绘画和雕刻作品,还收藏了影像和装置艺术等。 “现在,现代影像和装置艺术这一点的收藏,除了我们小范围的一点收藏家介入之外,国内很少专门收藏这一点。 虽然很多人对现代艺术还不了解,但我认为现代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生活状态。 现在,在西方现代艺术市场上,绘画、影像、装置作品所占的比例将接近一半,我相信未来中国现代艺术市场也会朝着这个趋势迅速发展。 ”。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与一点藏家直接请艺术家本人买画不同,周表示他收藏的现代艺术作品来自画廊,或者通过拍卖形式购买。 “我是一个遵守游戏规则的人,作为收藏家,我认为没有必要离艺术家太近。 我很少和艺术家直接交往。 也不会和艺术家交易。 画廊的作用是宣传艺术家,保护艺术家,让艺术家更好地创作。 如果艺术家是自制的,我觉得那种艺术家的作品不值得收藏。 目前中国现代艺术市场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缺乏完整的游戏规则 ”。 周大大地说。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谈到未来的计划,周大说,摄影场地的哪部精品名作是他的第一收藏方向? 今后将与国内外稍高质量的画廊和美术馆合作,发掘有潜力的年轻一代艺术家。

丁哲:以弘扬玉文化为己任

生于1980年代的丁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言谈举止都展现出“老北京”的范围。 尽管还年轻,但对中国古代玉器进行了深入研究,公开发表了古玉研究论文30余篇,总结了1份专著,主持了教育部课题1项。 丁哲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台北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会员,属于典型的“学者型藏家”。 他曾参与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玉石器的清点、整理、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通史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展示事业,多次参与国家级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项目,并参与内蒙古收藏家协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担任副主任。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与许多藏家“半路出家”不同,丁哲从小就与玉有缘,自古就涉及古玉收藏。 丁哲说,他的祖母出生在天津的民族资本家家庭,家族的长辈们从官经商,经常欣赏和收藏。 但是,经过建国以来的历史性运动,特别是经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家族收藏的文物艺术品大多流失和破坏,归还文化大部分的藏品,家族成员众多,所以最后有给他祖母留下的瓷器和十几件玉器。 “我小时候经常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就接触这些东西。 这些玉器中,既有玉牌装饰,也有圆雕动物等形状,是明清玉雕作品,雕工很美,现在看起来不值一提,但当时是我的玩具。 ”。 丁哲说。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在那样的家庭氛围中,通过触摸耳朵,丁哲对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玉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开始进军古玉收藏。 “当时,我一有空,就会去潘家和报国寺等古董市场淘宝。 当时的古董市场,假货没有像现在这样泛滥,但还是能拿出一些真的、好的东西,价格也没有现在这么贵。 我一开始收藏明清玉器,我父母也比较开放,在这方面还是支持了我。 ”。 丁哲说。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由于具备扎实的专业信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丁哲的古玉收藏多来源于一级市场与藏家之间的相互转让。 除了收藏整个器皿外,丁哲还大量收购古玉残件进行标本研究。 面对目前假货泛滥、鱼龙混杂的古董艺术品市场,丁哲建议年轻收藏爱好者们应该首先在脑海中建立“标准器”数据库。 标准器是指考古出土的玉器,至少要熟悉千枚标准器的照片,熟悉标准器的特征和各朝代玉器的风格,从材料、工、形、纹、五点开始综合考察,做成旁路类。 “在古玉面前,我们匆匆过客,谁也不是永远的主人。 收藏的目的是深入认识器物的文化内涵,学习鉴赏知识”。 丁哲说。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在谈及未来计划时,丁哲表示将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向大众普及玉文化知识,弘扬中华玉文化。 然后,他试图研究东周期古玉的快速发展脉络,通过梳理东周期玉器纹样、器型等特征,进行更细致的分期断代和地域划分。 “东周期时代文化变迁迅速,玉器纹饰变化非常频繁,该研究的目的是构建新序列,重新定位东周期玉器的断代。 ”。

“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本文采访了5位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客观记述了他们的成长背景和收藏历史等。 这五位青年藏家中,既有出生于80年代初的,也有出生于80年代中期和80年代末的。 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收藏风格各不相同,有收藏古代书画的、收藏近代书画的、收藏古玉的、收藏油画和现代艺术的。 虽然收藏经历不同,但爱和重复,最终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收藏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收藏成果。 希望通过介绍这五位青年藏家的经验,能给探索收藏之路的年轻收藏者们带来一点启发和借鉴。 今天的年轻收藏者们成为未来收藏行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希望每个年轻的收藏者都能走上收藏之路。

标题:“崛起中的80后新生代青年收藏家”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