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89字,读完约15分钟

电影制作专家刘阳热爱老北京的历史,毕竟他专攻爱情,同时也做着许多人关注但始终无人埋头的研究——调查散落在外面的圆明园文物。

正在寻找的路径

圆明园的流失文物有那些? 散落在哪里? 除了刘阳以外,可能找不到第二个人来认真调查这件事。

刘阳今年32岁,他从15岁开始断断续续地整理圆明园的流浪文物资料。 刘阳说,他十几岁时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比同龄的其他北京孩子晚。 但是,由于当时圆明园内的展览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感情,他也第一次知道圆明园在干隆年间的地位不逊色于故宫,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刘阳是北京历史的狂热爱好者,中学的时候,他经常在课余时间走在街上,寻找古迹。 爱上圆明园后,每个月他都会去圆明园后面的本市转一圈,看着关于圆明园的新书买回来,再加上订阅的文物类报纸和杂志,在没有工作的时候顺着书的线索在街道上寻找文物散落的痕迹。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2001年,刘阳本科毕业。 因为家里没有负担,所以他没有去工作。 于是,花在圆明园研究上的时间增加了。 他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国内散布的各种石刻上,这些文物大多处于开放的环境中,可以找到踪迹。 除了参观北京胡同之外,他有时还会买晚班火车票去沈阳、南京、苏州等地游览。 最初是藏铉,这些比较规范记载的文物大多位于北京大学、中山公园、国家图书馆分馆、颐和园等地。 渐渐地,一点一点地,7、8、8段文案的语句也成为了他访问的线索。 “有一次,我看到干部在写《达园酒店》的纪念文案,写那段历史的时候,说院子里有放在圆明园大宫门外的前湖碑,自己去找拍照。 ”。 据刘阳介绍,许多圆明园文物散布在北京的一点私宅内,去参观常常被闭门羹,为了看真容可以幸运地去看一次。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这个时期,刘阳在平媒和网上发表了有关圆明园的文案。 这是因为它得到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老领导的认可。 2004年,他进入圆明园管理处工作。 但是,圆明园的工作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 很快发现,包括圆明园在内的国内几乎没有专门研究圆明园历史的学术机构。 他在文史所从事写景点介绍卡、检查石刻、在圆明园展览馆布展和讲解的工作,但工作中他唯一得到的学术资料是整理旧物时翻出来的模糊圆明园的老照片。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圆明园内最有价值的瓷器、玉器、书画等文物大多被英法联军掠夺,除了一部分被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外,大部分还被军官个人收藏。 随着几次拍卖海晏堂铜兽首引起的巨浪,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圆明园文物。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各样的人以刘阳的名声和圆明园的任职身份来到家里,刘阳说半年内他接到过13个电话,每个人都发过誓,说自己有龙颈,希望刘阳能推进,最后一个都不是真的 当然,也有真正的收藏家慕名而来。 刘阳凭借这个可以接触到世界级的收藏圈,获得了越来越珍贵的圆明园文物资料。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台湾古董商周海圣对本刊记者说,在观察了刘阳发表的文案和出的两本小书后,他决定去圆明园认识这个人。 得知刘阳是纯粹中立的研究者,周海圣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收藏界朋友,也接触了国际顶级的中国文物拍卖活动。 就刘阳现在的能力而言,能了解海外个人收藏的通道只有拍卖市场。 虽然拍卖圆明园文物一次次引起了国民的敏感神经,但拍卖过程中透露出来的详细数据和照片为圆明园收集旧文物的新闻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阳说,在海外拍卖中,他通常只关注苏富比、佳士得和邦汉斯三家。 因为他们的照片是可靠的。 “因为不擅长鉴别瓷器、书画,所以只能依靠他们的关卡为自己收集资料”刘阳说,每次拍卖都会准备精美的相册,提供摄影作品更详细的介绍和高清晰的照片。 英国佳士得在拍卖会上举办过三次“置山居”的圆明园文物专项拍卖。 前两次分别是1965年和1971年,最近一次是2004年。 他请周海圣找了这几次拍卖的专辑,2004年的这本书很好找,最早本周的海圣托请了海外朋友帮忙复印。 刘阳说,他知道有一次英国拍卖会上有一只来自圆明园的怀表,他给参加竞赛的周海圣带了专辑回来。 “没想到他直接买了怀表,在台北找了职业文物摄影师在小屋拍照。 光拍照就要花8万~10万台币”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在这样散漫的调查过程中,刘阳逐渐总结出了一些清晰的文物评价标准。

最容易弄清身份的是从英法掠夺者直接进入欧美博物馆的藏品。 中国侵略军总司令蒙特州把从圆明园掠夺来的最美文物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尼皇后,这些文物被枫叶白俄宫的中国馆收藏。 巴黎荣军院军事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也有同样源头明确,没有转手的圆明园旧藏。 另外,少数文物多次转手,但传承有序。 比如“清干隆控制碧玉泥金佛狮子”,是雕刻高质量和田碧玉大原石的,被当时的英军对华全权大臣额尔金第八代伯爵( james bruce,8th earl of elgin )从圆明园掠夺,之后被孙子继承。 此后,被巴隆·阿林顿的第三代男爵( 3rd baron alington )收藏,1940年被女儿继承,直到那年去世,这件珍贵的玉器被公开拍卖,刘阳得到了这件文物100多年潮流的消息。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有确定圆明园特征的文物。 例如,法国吉美博物馆的“圆明园”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以及国民最熟悉的西洋楼海晏堂铜兽首等文化财产的身份也暴露无遗。 此外,《颏琰童年像》、《道光帝喜溢秋庭图》、《南宋苏汉臣百子嬉春图页》等中也有确定记载为圆明园旧藏的文化财产的文件,但争执不下。 同样,《圆明园宝》、《淳化轩》、《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等印有圆明园专用印鉴收藏印的书画作品,也确实是圆明园文化财产。 淳化轩是干隆帝在圆明园设立的御书房,位于畅春园的正中央。 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骏骨图”是南宋末期画家龚开所画的,这幅画的右上角印有“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印和“淳化轩”朱文长方形印,被证明收藏在圆明园淳化轩内。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此外,文物上刻有类似詹姆斯·甘特上尉( captain james gunter )的圆明园碑文,他于1860年加入英国龙骑兵卫队,指挥英军和清军的多次战役,回国后,“清干园” 也是目前国际收藏界最有名的收藏:以英国“置山居”为代表的掠夺者将全部赃物拍卖给富商,被后者标记的文物。 1861年,山居庄园( fonthill house )的主人阿尔弗雷德·莫里森( alfred morrison )向英国公使额尔金个人秘书购买了从圆明园掠夺来的许多清宫藏品,之后莫里森在文物底部发表了“font hill 由于山居带标签的文物大量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因此成为拍卖圈公认的重要圆明园文物标志。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关于欧美博物馆公开陈列的圆明园旧藏文化财产,与其相对的文化财产和配套的文化财产也可以视为圆明园旧藏。 刘阳认为,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清干隆铜胎勒糸琳琅麒麟”没有明显的圆明园标志,但与枫丹白露宫麒麟的外观和尺寸完全一致,同时两麒麟分别在左侧和右侧足部稍靠前,相互对称,因此两者呈对称状态。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个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任务

刘阳这种零零碎碎收集起来的做法确实处于以下愚蠢的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认识刘阳,他告诉本刊记者,圆明园文物调查没有更科学的方法。 原来清皇室对皇宫内的室内装饰记录非常详细,颐和园有36本“室内装饰清段”,颐和园建筑物内的物品陈列有准确的记录。 “干隆年间形成了‘三山五园’。 其中圆明园是核心,《圆明为恒在政》是皇帝解决朝政的地方,当时被称为“清含园”的颐和园是皇帝闲暇时玩耍的地方。 这是因为推测圆明园里也有“室内清洁”,但至今没有找到,应该被焚烧了。 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谁也不能回答。 ”。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刘阳对此有“曲线救国”的做法。 曾经有一本古籍出版《清宫瓷器文件全集》。 这本古籍详细记录了景德镇生产的所有瓷器的详细情况和方向。 “比如这些瓷器一共有几件? 分别怎么说? 你拨的是哪个宫殿? 有详细的记载。 据此还可以了解部分圆明园的旧藏情况。 但是这本书太贵了,一共19卷,价格13.6万元,我实在买不起。 我在有钱朋友家有这本书,有时去他家看几眼,从中记录一些圆明园文物的资料。 幸运的是,这些文物的名字几年后也没怎么变,清朝的窑里也不会烧出两个同样的器物,所以运气好的话可以在拍卖的图录中找到对应的名称。 ”。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刘阳今年出了专辑。 其中列举了700多种流失的圆明园文物。 其中国内石刻物件部分为前人工作整理,流失海外的瓷器、玉器、书画等文物均为自己多年调查所得。 刘阳不认为自己成绩突出。 这样的书之所以能出版,是因为没有人和他竞争。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国内确实没有人做这样的调查。 王道成说,中国人民大学的清史研究所也没有人专门进行这样的研究。 这样的工作在施加科学研究压力的医院是不会取得学术成果的。 对圆明园来说,研究的方向似乎也不明确。 王道成说:“2000年,北京市计划今后恢复北京市内10%的古建,圆明园排名第一,目标包括为圆明园建设博物馆,但后来反对声太多,博物馆也无法举办。 这样追讨文化财产回来,圆明园里也没有放的地方。 三年前,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圆明园是最初的“国家考古遗迹公园”之一,我觉得这个决定有点莫名其妙。 如果进行考古的话,圆明园里唯一的山水遗产也会被破坏。 这些人没有明确圆明园的研究方向,但是地下的文物量如何能与国外的流动文物相比较呢? ”。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刘阳的工资很低,每年稿费、顾问费,或者出书再填点收入。 在周围科学班、高学历同事的包围下,从电影制作系毕业的他绝对是少数派,但他因为有趣而来到的圆明园,这比别人帅。 刘阳和妻子都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不必为房子和生活担心,他把大部分收入放在研究上并不觉得负担沉重。 “90年代末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我在聊天室和论坛里认识了一点和我同龄的对老北京历史感兴趣的人,当时是20出头的年纪,有一起玩的心情,现在30多岁没空。 ”。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研究支出中的大头正在出国考察和购买宝贵的资料。 刘阳自费去了日本和法国,在东京跑了几个博物馆,但是没有什么收获,去法国是一边度蜜月一边考察的。 当时法国下着大雪,很遗憾没有去枫丹白露宫。 为了节省经费,他还考虑等海外展览在香港和台湾展出后再去。 刘阳还组织了海外寻宝队,他自己赞助,带着圆明园的其他研究者去美国访问了各大博物馆。 “我选择美国是因为有点私心。 当时已经没钱了,想利用这个机会去最贵的美国。 如果有美国签证的话,之后去其他国家也很容易。 ’刘阳说,但是,这次声势浩大的海外寻宝行动收效甚微。 “许多媒体都在推动我们追寻文物。 美国的一些博物馆为此不太合作。 而且行程很仓促,所以不能藏着心慢慢研究”。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除了购买拍卖精美专辑所需的花店外,刘阳还投入了大量金钱购买旧照片。 老照片是刘阳探索的另一种研究圆明园文物的方法。 “最贵的圆明园照片是在一家卖香港照片的小店里捡到的,价值1万港币。 ”。 收集旧照片的途径很复杂,不简单。 既有通过收集的圆明园的书得到的线索,也有通过ebay检索的圆明园二手旧照片。 刘阳在潘家捡到过一本叫《萍》的书。 这是民国时期的外国人写的,里面有德国摄影家佩克哈默拍的圆明园的照片。 “很难找到这个德国人的消息。 我去香港看展览会的时候,让朋友用德语谷歌查了一下。 首先调查他具体死在哪里,死在哪里,找当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问他死后是否捐赠了旧照片。 不巧找到了侄女的博客,所以给她发了邮件。 她帮了很大的忙。 除了这张照片,还发送了别的悍马拍的圆明园的扫描件。 ”。 用ebay搜索的话,很幸运会遇到很棒的旧照片。 “一共买了五六十张。 一共花了几万元。 ’ebay是一个拍卖式的购物网站,刘阳虽然还遇到过不错的照片,但由于自己的报价不够,被别人买了。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无论是稍微研究一下清宫器物记载资料,还是拆解旧照片的图景,都要对照现在流传的文物进行核对。 刘阳只能通过记忆让他们互相匹配,做法简陋,效率也不高。 “在瑞典汉学家喜仁龙拍的远瀛观老照片上看到石柱下的石刻构件,觉得很眼熟。 我想了很久。 我在北大附小院见过。 我偶尔去上班路过,但这几年有人不知道这个东西的由来,弄清楚它是偶然的。 ”。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就个人而言,调查文物确实很困难。 1946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组织过甲午战争后日本对中国文物侵占的全面调查,这是20世纪以来中国最严格的倾销文物调查。 参加这次调查的专家中目前只有文物界的前辈谢辰生健在,他向本刊记者讲述了当时的调查和圆明园文物调查的困难: 1946年的调查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图书馆、旧书店、郑振铎等人依靠个人关系找到的个人收藏等规则。 “这些资料大多是日本人写的,这个名字和下落都很清楚。 因为日本人喜欢文化财产的价值,他们也不认为自己是违法所得,所以收藏文化财产的人也想公布。 但是英法联军当时不知道文物的价值,夺回来是为了赚钱,他们也没有那个资料。 而且是当时通过国家动员收集的文献,现在依靠一个身体的力量寻找全部资料并不容易。 ”。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最引人注目的圆明园文物追讨案从未多次反对兽首拍卖。 国宝工程公益基金总干事牛宪锋表示,200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计划拍卖海晏堂猪头,当时被誉为“拯救境外文物专项基金流失”的“国宝工程公益基金”获悉这一消息,通过拍卖向美国出售 2009年,巴黎佳士得计划在拍卖会上拍卖鼠颈和兔颈,“国宝工程公益基金”委托法国律师起诉拍卖,但败诉。 “收藏家蔡铭超对我们说,如果不能停止拍摄兽首,他可以高价竞争,但不付钱,文物可能会被买走又消失。” 最终蔡铭超以2800万欧元拍摄了文物,但拒绝支付。 “我们起诉了拍卖。 这件文物有案底,今后不太可能插手。 拍卖和我们协商了兽首的解决方法。 我们的意见是公司必须购买并捐赠给中国,最后由皮诺曹家族无偿捐赠给中国,其实皮诺曹家族本身就是佳士得的股东,而且两兽首的所有者是圣罗兰和他的合作伙伴,圣罗兰企业品牌也是皮诺曹家族。 ”。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牛宪锋说,该基金会越来越关注的是被破坏的不可移动文物。 这是因为他们不关注越来越多的圆明园文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民间收藏也同样可以达到流传文物回归中国的目的。 在周海圣看来,蔡铭超的行为给中国收藏家带来了一点麻烦。 “他树立了最坏的榜样,现在许多拍卖企业要求比中国买家有更高的存款。 ”。 周海圣表示,从约2000年开始,中国买家在国际收藏市场崛起,已有大规模海外流散文物被回购回国。 “在大部分欧美市场,博物馆、艺术馆收藏水平的中国艺术品都被中国人购买,拍卖的情况往往是几个中国买家在竞争,外国人在旁观。 ”。 刘阳说,由于兽首引起轩然大波,目前拍卖对圆明园文物的态度模糊。 一方面,圆明园文物的价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他们必须避免在介绍中出现“圆明园”这个文字。 刘阳说:“拍卖会曾参与过类似的标签含蓄竞争者,如《置山居》、《慎德堂》或藏家在1860年对清政府的战争。” 但是,由于国内的研究者对圆明园的文物知之甚少,因此这种含蓄常常有效果,很少被观察到。

“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标题:“80后调查圆明园流散文物:曾万元买一张照片”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