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1字,读完约5分钟

惠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这里气候温润资源丰富,崇山环险阻,腹地丘陵辽阔,河谷纵横。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惠州文化。 “惠州大观”展于3月31日至5月26日在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二楼展厅展出,从自然环境、人文生活各方面呈现了惠州文化的全景图。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一府六县、惠州文化底蕴深厚

一进入展览室,最显眼的展品就要数三口记着年份的大坛子。 第一个气缸盖微合,代表秦、战国以来惠州文化的培养过程。 第二展示室的大缸盖打开,意味着明清时期,惠州文化达到全盛时期。 成为标有“2050”的年第三大缸,盖子再次关闭,代表惠州文化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这与此次展览的两大板块——“反本”和“开新”相呼应。 《反本》板块提出,用“人类文明五要素”的观念分析惠州文化,利用地图、图表、照片、文献资料、绘画、实物和声音等,再现多维度的人文生活场景,展现中国古代的生活习惯。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古惠州一府六县数百年未变,对徽文化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晋“衣冠南渡”、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迁徙,改变了惠州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变革。 南宋迁都临安,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徽州接受地缘推力适时爆发,崇文重教硕果累累,徽州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作为徽州文化核心的新理学也有了早期雏形。 到了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徽商乘时势崛起形成商帮,富甲一方称雄江南,徽州文化得到更强劲的快速发展。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反本,也就是复原最初的意思,中国以前就文化基因传得非常强,但文化回归中华元典的根,研究其中贮藏的民族文化的原基因,从中获得灵感,获得新的前进基点,这在一周内恢复,循环。 ”。 展览会总文字负责人陶宇亮说。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徽剧、徽茶、徽菜、徽医、徽墨、徽派建筑、新安画派,成为徽州文化的代名词。 以徽派建筑为例,民居、祠堂、鸟居是典型代表,民居以四水归堂的天花板庭院为单位,大门配有门套,多采用砖雕、石雕装饰。 祠堂建筑规模较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汇聚组成,梁架雄伟,彩绘华丽,三雕精巧,豪华。 鸟居是中国特有的纪念性建筑,以石质为主,模仿木结构,有四柱五层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种样式,造型雅致、石雕厚重,散落在各个乡村,是中国民间情趣与文人情趣的完美结合。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这是时隔33年的“徽州大观”

实际上,这次的展览会也是“反本”之旅。 1987年,汪大刚、姚伟延设计、画家汪观清等担任艺术顾问的第一版《惠州大观》在原徐汇区工人俱乐部举行,当时以“三雕”为主,展示了惠州砖雕、木雕、石雕的相关摄影作品。 时隔30多年,主企划小组的原班人马再会了。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在展览厅入口,可以看到87版《徽州大观》的展示画面、摄影底片等。 “35年前,母亲得知惠州大观展想在家乡拍照,看到时价3200元的林霍夫曼二手照相机,她毫不犹豫地爽快地答应了。 ”汪大刚回顾说:“3200元,是我近七八年工资的总收入,这笔支出是目前为了节约和节俭而积攒的家庭应急准备金的大半。” 现在,这架照相机静静地躺在展柜上,目睹着新版“惠州大观”的诞生。 他介绍说,当时举办展览并不容易,大部分参展摄影师都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只能利用加班假期和节假日,分组到惠州地区拍摄。 “从上海到歙县的长途汽车需要12-16个小时。 大家都背着30-40斤的摄影器材,一天走20-30里的山路,吃着。 ”。 就连展览会也是兄弟俩下班后赶来帮忙的。 “制作场景、冲洗照片、裱糊,凌晨1点到2点忙着回家。 每次,每个人只付一毛五分的晚上的费用。 ”。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现在过了70岁的陶宇亮也是其中之一,其他人忙于拍摄,他收集风积累复印素材。 展览厅里有一块刻着新安江两岸生活图景的木板,是他当时抬回来的。 “惠州的木雕很美,可以在民房的门、梁上、窗户上看到雕刻。 ”。 他说:“33年后的《徽州大观》从文化角度来看,与以往完全不同。”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文化必须是“反本”,更必须是“新”。 展览的“开新”板块展示了60多幅“80后”艺术家薛颖峰创作的绘画作品,由此引发对未来惠州容貌和人文生活的遐想。 从漫画《古装4d打印服饰》《老牛发电》等名字可以看出,艺术家想象中的未来惠州很有“科技感”。 “开创新意味着文化的融合,在绘画笔触上,我稍微练习了惠州木雕、砖雕的元素,通过绘画,表现出了新建筑材料、新工艺、新理念所带来的变化。 ”。 薛颖峰说。 以绘画《塾》为例,亭台楼阁、木桌,是从以前流传下来的样子。 外国面孔的教师,分子结构图,又是现在的新变化。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大观”展览抵达上海,是通过对惠州文化的探索,为传承江南文化、弘扬优秀中华自古流传的文化、增进长江经济带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建设长江文化带、提升上海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展览会由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歙县汪观清新安艺术馆主办。

“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专栏主编:李君娜复印件:李君娜照片:第一曦

本论文的图片由主办单位提供

标题:“古徽州究竟还有多少宝藏?”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