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4字,读完约5分钟

今年9月1日,是中国手机实名制实施一周年。日前,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一些销售网点在购买手机号码时仍然没有必要注册实名,买卖双方似乎都不“买”,让人感到无奈。

通过采访和相关媒体报道,不难发现手机实名制尴尬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销售网点控制不严,消费者对个人信息披露的担忧。消费者关心的不是空,而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行手机实名制,这基本上是为了减少通过手机实施的非法活动。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手机实名制的尴尬

去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实施电话用户实名制。以前,大多数用于垃圾短信和短信欺诈的手机号码都是非实名手机。在这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采用移动电话实名制,用户在办理新的移动电话入网手续时,必须出示个人身份证件并登记真实姓名。

“垃圾短信和欺诈电话满天飞”的局面即将结束——这是媒体在手机实名制实施初期发表的评论。然而,这样的愿景必须首先基于手机实名制的全面实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有些尴尬。这种尴尬来自于社会渠道的“折扣执行”、消费者对“实名”的缺乏认识、经营者难以独善其身以及不法分子的狡猾。

在运营商方面,记者通过走访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了解到,目前用户接入网络时,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才能办理。当记者提问时,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不仅是移动服务,也是宽带服务。用户在处理证书时需要出示他们的证书并注册他们的真实姓名。

在消费者方面,对手机实名制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市民不认同手机实名制,因为在营业厅申请实名卡很麻烦,而且销售点不仅方便,而且比营业厅便宜;支持它的人认为实名卡很容易使用。

在销售网点方面,记者发现,目前包括报摊在内的所有销售网点都有非实名销售卡,主要是手机卡和联通卡。面对记者的质疑,中国移动营业厅的工作人员表示,销售网点销售的非实名卡通常是通过特殊渠道流出的,营业厅不知道他们的商品来源。在一个出售移动非实名卡的销售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卖家在输入卡时没有任何限制,后期也没有补货。

手机实名制遭遇尴尬  消费者需增强“实名意识”

就手机实名制的现状而言,尴尬的消费者很难有亲身体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尴尬的背后,罪犯窃笑。

消费者仍然担心信息安全

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手机实名制之后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销售网点的“形式”与运营商的营业厅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据《解放日报》报道,陶女士几天前买了一部手机“吉祥”,但她经常在半夜收到同一手机号码发来的一些莫名其妙的骚扰短信。在向公安部门提供了骚扰短信的内容后,她得到的答复是接线员找不到该号码的信息。她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但“肇事者”的信息无法获得。陶女士的纠缠加深了普通消费者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

手机实名制遭遇尴尬  消费者需增强“实名意识”

然而,在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目中,他们仍然支持手机实名制。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人员发布的调查数据,如果实施手机实名制,5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主动注册;15%的受访者选择不主动注册,只有在被迫的情况下才会去注册;27%的受访者选择不注册。

手机实名制可以避免公共信息安全的隐患,通过手机短信减少违法行为,大大提高公安部门打击违法案件的能力。由此可见,如果手机实名制是“名义上的”,相关的保护就会大大减少。然而,为了真正让手机实名制进入普通人的家庭,首先有必要由通信监管部门予以禁止。但是,总的来说,仅仅依靠监督部门是远远不够的。从运营商到消费者,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环境。

手机实名制遭遇尴尬  消费者需增强“实名意识”

全名需要耐心和理解

手机实名制实施后,在短信传输过程中,可以保证每个环节都能识别用户的身份,从而达到有效划分信息内容权利和责任的目的。但是,随着国内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和实名制的全面实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预付费用户再次注册。据《信息时报》报道,在手机实名制实施之前,中国有7亿多手机用户,其中70%是未进行实名注册的预付费用户。在全国范围内注册数亿预付卡用户是一项繁重的任务,这不仅需要责任心,还需要耐心。电信专家陈金桥预测,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要完全实现手机实名制需要2-3年的时间。

手机实名制遭遇尴尬  消费者需增强“实名意识”

第二,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工作。个人隐私能够得到妥善保护,这是实施实名制的重要前提。实名制是否会损害用户的个人权益,个人信息是否会被滥用,是大多数用户关心的问题。

为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相关部门应考虑是否有必要出台有关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法规。只有在民事隐私法的保护下,才能防止用户信息被转移或出售,手机实名制才能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另外,从反对的声音来看,实施手机实名制的最大阻力来自消费者的观念和习惯。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宣传,让消费者对手机实名制有一个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当然,作为消费者,他们也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名意识”。只有这样,手机实名制才能真正成为切断犯罪分子黑手的“利剑”。

标题:手机实名制遭遇尴尬 消费者需增强“实名意识”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