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1字,读完约3分钟

社会化就是把人看作网络的节点;移动互联网意味着人们真正成为社交网络的节点。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社会化逐渐成为产品的基本条件。移动互联网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所谓的移动第一,它以手机为主要设备,以其新的性能和特殊的限制作为产品设计的前提;另一个是所谓的社交,它利用用户之间的关系在人们之间建立一个社交网络,从而促进产品扩散,刺激用户交流,帮助用户发现和建立竞争壁垒。

移动社交的文化根源

社会化的人性根源是人的生存状态。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网络中,渴望与周围的人和兴趣相同的人交流和互动。社会化的经济根源是网络效应,网络的价值随着节点的增加而扩大。最常提到的例子是,世界上只有一台传真机是没有用的。拥有它的人越多,你的传真机的价值就越大。社会化的技术根源在于,将人们与互联网技术联系起来的可能性已经扩大。人性的根源是所有社会产品的驱动因素。 就互联网的发展而言,社会化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主流是可读的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主要行为是阅读,人与人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第二个阶段是前几年热情高涨的web2.0。它的核心概念是从可读的互联网到可写的互联网。相对较少的人开始写博客(比现在的用户少),一些人使用不方便的工具将他们的关系映射到互联网上。第三个阶段是社交网络的普及。有了方便的工具,大量的人将他们的关系映射到互联网上,并相互交流。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网络变得非常大。第四阶段是移动互联网下的社会化。几乎每个用户都加入了各种社交网络,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每个人之间密集交流的范围正在缩小。 这四个阶段之间的区别意味着三条线。一行是用户是被动阅读还是主动互动,趋势总是转向更多的互动;第二条线是建立社交网络的用户数量,即网络的规模,趋势是数量一直在扩大;第三条线是用户之间密集交流的范围,趋势是从少到多,然后相对减少。 在第四阶段,对现实人际关系有深远影响的统计方法将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人们最多只能和150个朋友打交道。 在规划产品的社会化特征时,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判断:首先,我们应该映射真实的社会关系(或者帮助用户找到丢失的链接),还是帮助用户根据他们的兴趣找到现实中不存在的关系?目前,互联网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优势。第二,为用户建立的人际交流从“完全异步”到“实时交互”的范围是什么?趋势是用户之间的通信频率在增加,并逐渐向实时交互端移动。例如,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是随时随地的个性化连接。 在移动互联网上,人们真的成了社交网络的节点。过去,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被视为节点。现在,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在身体上也变成了节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智能手机的便携性为用户的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刺激了“节点的激活”。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发现移动互联网对用户的可能用途,并方便他们的生活。 2。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加入。挑战在于如何帮助用户建立联系,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大”和“小”的社交网络。最大的问题是网络中的总人数更多,小问题是用户只与他们真正需要的人联系。 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信息整合的需求大大增加。挑战在于如何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样他们就不会被信息爆炸淹没,也不会陷入狭窄的“信息泡沫”。

标题:移动社交的文化根源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