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2字,读完约3分钟

“如果云服务做得好,它仍然需要‘终端’来反映应用程序,即用户体验,并在云中实现双赢。”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向《时代周刊》记者敞开大门,解释了微软一直坚持的云计算理念。 在没有统一的云计算标准的今天,应该如何构建云服务?对于中国许多城市的“云计划”,谢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云计算的建设已经走上正轨。然而,“如果云计算中心不能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规划和建设,就容易出现过度投资。”谢听这么说。 云的双赢是方向 时代周刊:不管是微软、ibm还是谷歌,云计算都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来完成的。为什么微软特别强调“云+端”的云计算发展理念? 谢:自从进入云计算领域,微软就一直强调云+端架构的概念。不管云服务做得多好,它仍然需要体现应用程序,即用户体验,否则将非常困难,这项工作将一直持续下去。例如,中国正在大力推广物联网。当我们与客户制定计划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使用“云”结构来做物联网的事情。事实上,物联网等于“云+端”。云提供这样的服务,终端可以享受这样的服务。未来,云计算应该是“客户端+在线服务”,这是一种趋势。 时代周刊:现在业界似乎更加关注“云”,认为云时代只需要简单的“终结”,对吗? 谢:在“云”时代,没有必要智能“终结”,这是一个错误。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采取的“结束”是相对简单的,即个人电脑;现在,智能手机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变得越来越先进,对不同技术、不同标准和场景的支持也越来越强。事实上,在“云”时代,“端”的要求越来越高。 时代周刊:目前,地方政府已经在云计算上投入巨资,甚至希望云计算能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这么大的投资会导致重复建设吗? 谢:这首先是一个好现象。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云计算,云计算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然而,人们担心云计算中心的激增和缺乏成熟的布局和规划,这将导致短期效益,影响可持续发展模式。因为云服务的核心特征之一是跨区域服务,所以很难说中国的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云中心。 时代周刊:云计算如何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谢:微软委托第三方机构做“云经济学”。该报告指出,云计算必须遵循三条经济规律:首先,云计算提供商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体现降低电力成本的优势。有必要知道电力成本在云计算中心中占很大一部分;第二,只有当它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体现硬件和基础设施的成本优势;第三,只有当它达到一定的规模,并有深厚的管理经验,它才能显示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时代周刊:云计算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机会。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在云计算领域,中国和美国目前的差距是什么? 谢:在云计算领域,中国和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某些方面,中国有更好的机会。云计算有两个层次,分别针对普通消费者和商业应用。在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应用中,美国有谷歌和推特,中国有中国电信和阿里巴巴等运营商,中国不比美国差。与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终端的数量相比,中国和美国几乎完全同步。在云计算的商业应用方面,我对中国的机遇更加乐观。例如,在电话领域,许多中国用户跳过固定线路,直接转用手机。中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其中许多企业it应用水平较低,但有机会直接跳到云计算模式。事实上,我们预计云计算将在中国实现飞跃。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战略官:云端共赢才是云计算方向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