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2字,读完约8分钟

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智能化步伐并没有停止。近年来,云服务、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等技术或应用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智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技术或产品往往只是图像。真正给城市治理带来重大突破的关键,实际上是技术带来的观念转变,这也是智能城市2.0发展的关键。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的最终任务是促进人们有意识地参与宇宙和历史的进程。然而,这种观点在未来20年可能会过时。随着智能城市的到来,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更加高效有序地管理城市。即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创造的城市也将逐渐有一种自主意识,跨越所有机构、资产和社区,为共同利益做出决策。他们会比以前做得更好更快。

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智慧城市的价值不仅在于引入新技术,还在于让市民感受到生活的真正便利。

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智能化步伐并没有停止。近年来,云服务、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等技术或应用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智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然而,技术或产品往往只是图像。真正给城市治理带来重大突破的关键,实际上是技术带来的观念转变,这也是智能城市2.0发展的关键。

以人为本的2.0理念

工业时代的创新主要面向制造业,以生产者为核心,通常从技术本身开始。创新的过程和结果是相对封闭的。领导者甚至会吸引那些不知道自己真正需求在哪里,也不关心最终用户真正需求的用户,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1.0创新模式。许多城市提供的服务只能由城市管理者自己来考虑,因为现实确实缺乏适当的技术或方法来快速理解市民的想法。

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创新,城市管理者可以比过去更快地掌握公民的需求。由于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量积累的信息可以用作城市治理的基础。管理者不能也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封闭,开始自下而上的2.0创新模式,其特征是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规模创新和合作创新。进一步推动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组织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是当今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点,而不仅仅是硬件建设投资。

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投资和护理行业指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已经从项目建设转向服务运营,试图寻找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如交通信息管理、停车信息管理、公共服务管理、老年健康管理等。

智慧城市的服务提供商必须充分利用他们作为顶级设计师、项目建设者和运营服务提供商的经验,更好地了解公民在整合来自政府、互联网和智慧城市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方面的需求。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庞达蓝海市场,覆盖全市人口,如交通信息服务,智能医疗,养老服务和健康管理,这是密切相关的公民。

发现需求的能力是治理的首要目标。

随着人口的迅速集中,现代城市的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包括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社会福利等。为了发挥良好的治理功能,智慧城市必须首先利用好新一代的通信和传感技术,能够随时随地发现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进而解决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射频识别)、3S(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技术,实时捕捉任何需要监控、连接和交互的对象或过程,并生成声音、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所需信息,然后通过网络和云计算的过程,实现对象和对象、对象和人的广泛连接和感知、识别、分析、交互和管理。以移动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世界,成为智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回顾世界各国对智慧城市的探索和实践,他们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最早的日期甚至可以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然而,直到2010年,建筑热潮才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关键在于,上述新一代信息技术终于发展到了实用阶段。

由于各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不同,法律法规也不同,不同地区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不同。例如,欧美国家由于城市建设历史悠久,在民主政治的运作过程中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将更加重视能源、交通、医疗等单一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在经济比较发达、生活便利的城市,他们会更加注重能效,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推动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

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新兴国家倾向于更加重视多重一体化的目标,因为城市建设没有历史负担,而且因为经济仍在起飞,它们倾向于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对城市经济产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功能的促进。

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需求。但是,如果允许每个城市治理单位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推动建设智慧城市,这可能是因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对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标准和政策意见的关注。当面临多点演示和不同的标准和规范时,很难判断和选择,更有可能的是,各个部门无法协同工作和整合资源。

事实上,每个城市治理单位都会有部门主义,这其实并不奇怪。城市治理只需要从公民的需求出发,建立由各种基础网络支持的感知设施。通过信息融合分析,一方面,它将提供智能服务,同时,它将不断审查和改进它是否满足公民的需求,并尽最大努力让用户参与意见。只有以开放和创新的态度,才能建设一个以市民需求为中心的智慧城市。

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如果不能首先抓住主要需求,城市治理单位将走自己的路。智慧城市通常只是口号。然而,如何评价智慧城市的建设质量和接受度是智慧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

例如,2007年10月,维也纳理工大学的鲁道夫·吉芬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从智慧人、智慧经济、智慧治理、智慧流动、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六个方面提出了一个包括31个二级指标和74个三级指标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对上述指标体系进行标准化改造和汇总后,对欧洲70个中等规模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排名。

结果显示,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以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奥地利的城市智能程度较高,这也成为欧洲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参考指标。

2009年8月,IBM发布了白皮书《中国智慧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基于六个核心体系,即人(公共安全、医学教育和生活质量)、商业(商业计划、对外开放、投资、劳动立法、产品市场立法等)。),交通(公共交通网络、海上交通和空交通)、通信(电话、宽带和无线网络等电子通信基础设施)、水(水资源回收、供应和清洁)和能源(生产、交通系统和废物处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国际知识界论坛;;ICF)从以下五个方面评价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宽带连接、知识型劳动力、创新、数字集成、社区营销和宣传。2012年1月,它公布了2012年世界7大智能城市的名单。奥斯汀、德克萨斯、芬兰、魁北克、加拿大、河滨、加利福尼亚、圣约翰、加拿大、斯特拉特福德和台湾台中市,因此跻身世界七大智能城市之列。

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宁波市人民政府邀请了工程院等机构的学者和专家,制定了由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共119个具体评价点。其中,六个一级指标是:智能基础设施、智能治理、智能民生、智能产业、智能人口和智能环境。

然而,总体而言,各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智慧城市甚至没有任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建设过程中的参考。由于现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范围有限,存在主观指标比重大、指标数量多、评价对象狭窄等缺陷。如何梳理智慧城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构建一套最适合市民需求的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能是智慧城市在引进各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时必须优先考虑的方向。6

标题:建立一个正确的面向2.0的智慧城市治理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x/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