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15字,读完约14分钟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华为的开源专家高远在会议上介绍了OpenStack。他说OpenStack是开源领域最常用的自由软件和开源项目。近年来,在美国云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虽然OpenStack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但整体发展仍处于快速阶段。OpenLab是由OpenStack和其他云平台组成的组织。通过开发和测试常见的生态工具,OpenLab利用社区来打开局面,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开源技术。 2018年3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中国通信标准协会支持的“奥斯卡”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作为OSCAR开源行业大会的子论坛之一,混合云论坛于3月21日下午举行。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云数据、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华为、云星数据、广东电信、纪昀科技等单位的专家应邀出席论坛,与大家一起开始一场深度的混合云之旅。

以下是这次演讲的文字记录:

高原:我想分享社区在解决混合云问题方面所做的工作。我的主题实际上是介绍我们如何基于OpenStack构建应用程序工具链。

每个人都熟悉OpenStack。它是开源领域的领导者。在开源领域,它实际上是没有正义的私有云之王。现在它的生态是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然而,我想在这里解释一下我的理解。事实上,OpenStack的整体开发仍然非常稳定和健康。您可能会看到,OpenStack对社区的贡献和投资可能会有所下降。因为在美国云市场的竞争条件下,惠普和其他企业的退出实际上似乎降低了对整个OpenStack社区的贡献价值。然而,如果你观察整个OpenStack项目,你会发现当前OpenStack项目的开发仍然在有序地进行,并且现在越来越集中。专注于第一层的能力与第二层K8和其他开源社区项目形成了良性的合作关系。OpenStack本身也在经历一个迭代和进化的过程,现在它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社区粘合剂。可以说,OpenStack的开发实际上非常好。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刚刚发布的Q版本中,OpenStack中的创新者仍然在不断创新,包括一些高可用性项目,包括使用容器快速部署OpenStack的项目。因此,OpenStack总体上变得越来越成熟,其创新也在继续。在重新定义其位置后,它还编写了虚拟化容器技术。可以说,OpenStack实际上开发得非常好。一些报告还显示,OpenStack实际上保持了每年35%的复合增长率。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根据最新版本的OpenStack用户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上,OpenStack用户的分布可以说是北美1/3,欧洲1/3,亚洲1/3。北美的每个人都知道AWS和谷歌非常强大,所以OpenStack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是不合适的。在亚洲,无论在哪个行业,OpenStack都被大量部署。在亚洲,OpenStack在中国的部署迅速飙升。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中国腾讯赢得了OpenStack大奖,中国铁路和中国银联也入围了该奖项。因此,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生产环境的部署也在逐年增加。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腾讯私有云也在广泛使用OpenStack,腾讯已经部署了大量的OpenStacks。事实上,我们看到,除了信息领域,实际上,在电信和学术领域的部署非常广泛。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因为银联也了解OpenStack社区的金融工作组。还有许多政府部署。我们熟悉所涉及领域的各个方面。

引入OpenStack的功能有什么问题?现在开发OpenStack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问题吗?众所周知,我们为什么要使用OpenStack?这是因为两件事:首先,开源可以防止供应商锁定。第二,其空气污染指数的开放性将使其获得更好的生态环境。OpenStack生态我认为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下面的API,另一方面是各种虚拟化,各种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从现在开始,OpenStack的南方生态实际上没有问题,因为每个人都认为OpenStack是私有云的领导者。然而,OpenStack的北行生态似乎是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似乎非常严重。首先,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客户如何使用OpenStack,因为社区开发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是,开发人员只关注技术本身,只关注某些技术的最新和最佳趋势。然而,他们并不真正关心顾客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张照片。OpenStack的应用编程接口是它的核心价值。然而,在这个API之上,用户真的想要使用这个东西。如何使用这张图片实际上是使用SDK。有许多SDK。答案是没有。这个社区做得很差。上面有什么?您如何使用OpenStack?如何构建混合云,如何从私有云迁移到公共云,以及如何从公共云迁移到私有云,事实上,大量客户使用自动化社区工具来完成应用程序和云的迁移。混合云的这一部分是自动化的第一层。如果用户可以使用你的第一层,他们可能想使用其他公司的第二层服务。如果他们使用其他公司的商业版本,他们可能不一定需要使用你的东西。因此,这一层用户视角是第三方的平台应用。以上是各种用户需求。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因此,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有三层问题,这三层问题是相互依赖的。既然下面没有CLA SDK,为什么要讨论跨云工具启用和部署它呢?然而,在北方应用生态学的整个问题现在看来非常严重,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让我们先看看,也就是说,SDK可以吗?答案是非常清楚的,即SDK现在不可用,也就是说,有几个场景供用户使用SDK。首先,许多用户将直接转移一些第一层资源,紧密绑定这些第一层资源,并转移社区的SDK。Java是现在最常用的,也是最强的,但是社区的SDK没有被选中。尽管有7个核心服务,也许只有5个,但新扩展的API没有及时跟进,新开发的服务和新更新的版本不能及时同步。因此,这方面的问题现在非常严重。另外,刚才提到许多用户需要来自第三方的大数据。你提供吗?如果你想把它提供给他,这个大数据平台仍然依赖于平台的SDK。否则,您将无法使用您的I层、虚拟机和存储。你如何制作大数据?第三个方面是第三方部署工具。这可能与混合云问题更相关。为了形成混合云,必须允许用户使用云。用户如何去云?用户有大量遗留应用程序,必须使用第三方平台工具。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让我们看看刚才的生态工具。当前的用户场景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首先,在配置方面,客户将使用这些配置工具来配置云资源的一些接口。然后,他将安排资源,自动管理它们,并在他的应用程序上执行批量云操作。对于这个场景,实际上需要支持多种服务。目前,在这个社区中有大量这种生态工具被广泛使用。刚才我提到了地形、胡胡琴等。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第二种情况是多云管理。如果用户不使用您的私有云和公共云,他可能会使用许多私有云和公共云来制造云。他可能需要一个门户来管理云。业内有一些人,他们也做得不好。

第三个场景是PaaS场景,现在许多商业版本都是基于开源版本构建的。还有一个开放式转变。如果K8s不能解决,就没有办法解决OpenStack问题。

地形是消费者现在使用最多的生态工具。Terraform现在可以支持哪些服务?OpenStack Big10大约有13个项目的利用率相对较高。Terraform正式提供大约六七种服务。他无法支持日益增长的裸机管理,包括许多、许多或基本的服务。原因是什么?原因是OpenStack的北向生态是一个三无保护区。OpenStack的人认为我应该深入技术的底层。设备制造商和操作系统提供商认为我只需要做好对接工作,但没人关心上面的北向生态。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社区组织来完善OpenStack的面向北方的应用生态,真正做到OpenStack的应用生态,而不仅仅是在底层做一些补丁式的创新。这样的工作实际上并不是很有意义。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让我们看看一开始我们是否弄错了。谁应该参与工具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生态对接?事实上,我们的许多朋友应该关心这件事,他们也可以涉及许多人。的确,所有的人在捡柴火的时候都会有很高的热情,而不是所有的人在捡柴火的时候都走自己的路。

我们可以看看。首先,有大量的用户。他们必须提供足够的需求,也就是我现在喜欢使用的。其次,这些现在已经将OpenStack用作公共云的提供商,以及希望在OpenStack上构建应用程序的ISV,以及大量开源项目,可能运行几个版本,可以真正解决客户问题,并且可以真正用于生产环境,但是它们仍然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把这件事做好。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我们开放实验室的任务和责任是验证开放堆栈北部的SDK的社区现在是0+白色。这件事不关任何人的事。我们会做的。此外,与OpenStack集成的代码质量因生态工具和SDK而异。据我们所知,许多生态工具的OpenStack提供者是开发者在他的笔记本上安装一个版本的OpenStack,然后开发几个界面来运行它,并把它直接放到互联网上。然而,许多客户认为它是OpenStack的官方驱动程序,可以解决应用程序迁移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远未解决。这也是当前生态中的一个问题。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为了应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实际上看到了OpenStack基金会在2017年的悉尼峰会上启动了这样一个组织——OpenLAB,将OpenStack与其他云企业集成在一起,开发和测试通用的生态工具,包括主流的北方SDK版本的java等。,以及刚才提到的生态工具。它的主要目标是弥补我刚才提到的差距,同时真正团结这些社区,如OpenStack、Kubernetes、CloudFoundry等。他们之间真正的合作实际上是无缝集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利用社区来打开局面,使我们的制造商受益。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开放实验室的整体组织和运作。开放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是开放堆栈基金会、华为和英特尔。那么,整个运行模式和运行模式实际上就是OpenStack基金会的管理模式。众所周知,OpenStack Foundation管理和标准化非常好,它也遵循他的四个开放原则:开放代码、开放设计、开放开发和开放社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整个开放实验室是如何工作的?事实上,它和OpenStack社区是一样的。这些参与公司提供一些基本资源相当于赞助一些资源,包括德国电气,包括华为等。建立一个社区发展系统。该系统一天24小时工作,可以支持由每次代码提交启动的预定服务或测试任务,然后进行这样的连续测试。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它的产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让我们举一个SDK的例子。这是主要业务。您可以访问OpenLab的网站来查看它。以SDK为例,它可以输出当前配置项集成的状态,单元测试的状态,包括用户活动,包括一些版本问题,包括SDK认证问题。我会在SDK认证后再次提及。例如,社区现在正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围棋语言现在非常好,并且正在利用社区的力量来解决围棋语言的SDK。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这是2018年最初开放实验室社区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到下面是SDK的第一条。我们希望在今年上半年为上述生态工具支持K8和地形。说到K8,这也是不道德的。众所周知,K8的OpenStack或OpenStack上的K8已经被解雇好几年了。事实上,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客户都可以轻松地将K8部署到OpenStack。这是最关键的。然而,每个人都推行自己的计划,并没有从客户的角度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希望K8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底层部署到OpenStack。在洛基,我们希望博斯可以部署JuJu,我们希望OpenStack有更多有抱负的独立软件开发商愿意成为生态合作伙伴加入进来。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事实上,我刚才说的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希望我们能真正团结我们的开放实验室。这绝对不是一两个公司的事,因为这件事不是一两个公司可以解决的。必须有一个应用程序制造商、云制造商、我们的客户和相关开源社区的组织来加入并投资it,然后提供这些工具,包括提供测试样本,包括进行这种集成。

我们能用OpenLab做什么?我们要完善OpenStack的软件开发工具包,然后不断地做测试来生成测试报告。最后,在从测试报告中获得的GAP发布后,社区开发者将会组成GAP。

刚才提到的SDK认证实际上是由社区完成的。因为该社区去年还发布了一个OpenStack公共云护照,现在全世界有60多个公共云已经采用了OpenStack,而且基金会也启动了这个项目。首先是获得OpenStack的官方认证。与此同时,这些公司将开放一些公共云,让用户体验公共云,并将其应用程序迁移到公共云,然后找出存在的问题。这个工作组最重要的任务是为SDK起草规范。有了这个SDK规范,我们就有了一个边界。有了边界,我们可以进行下一个测试,然后反馈,然后再开发,然后重复这个过程。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最后,有一个招聘,希望更多的独立软件供应商愿意投资开放堆栈生态系统。你可以贡献一些你的工具,一些测试样本和代码,在OpenLab上测试,相关的开发人员会开发。我们希望更多的开发商能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一些开发时间,然后和大家一起去不断改善生态。我们还希望这些供应商能够贡献您的云资源,并提供这样的资源能力,以便我们的社区开发人员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

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我想总结一下我今天介绍的内容。OpenStack生态有什么问题吗?总的形势是稳定的,但也存在问题。它的问题是它的北向生态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第二,我们的解决方案之一是,我们使用开放堆栈基金会来建立开放实验室。我们希望更多的开发人员能够加入OpenLab,更多的ISV厂商能够加入OpenLab,更多来自其他社区的开发人员能够加入OpenLab,共同改善OpenStack面向北方的应用程序的生态。当然,让我们在这里再加一个词。实际上,OpenLab没有OpenStack小。我们希望在未来让开放实验室变得更大。我们不仅做开放堆栈上面的生态,而且希望能做K8等。因为在中国的任何开源社区中,我们实际上都有许多核心开发人员,包括社区中的许多技术专家,他们并不缺少这样的人才。我们希望真正做到云的应用生态。这可能是开源真正能做的一些事情,来对抗AWS、谷歌等等。

标题:华为高原:跨社区合作构建应用工具链生态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x/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