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75字,读完约7分钟

你总觉得80后在职场还是新人吗?这一代人,曾经被贴上“不靠谱”的标签,正逐渐成为中国很多公司的骨干和创业领袖。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选择一家在住宅楼创业的公司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虽然现在在车库创业似乎是一件很帅的事情。另外,如果是九年前呢?

2003年,一家名为千橡园互动的创业公司没有创造Renren.com,十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在北京西直门北站旁边的一栋红色居民楼里租了一套三居室。当时黄静还是清华大学二年级研究生,但他决定加入这个创业团队。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他曾经目睹过互联网公司的兴衰。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黄静在tom兼职。仅过了11天假期回到公司后,汤姆的股价暴跌。黄静很抱歉没有赶上互联网第一波。他不想错过第二次。

千橡互动的时候,黄静在清华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家创业公司感兴趣,但他们看了一眼当时的办公环境就离开了,“因为真的不像公司”。

但是黄静留了下来。他说他不在乎。

他在外企和国内私企工作的同行,两年后是老人,五年后是牛人。毕业9年,一直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从一起创业到看着这家公司上市的人就更少了。黄静算一个。

黄静,1981年出生,一直在千橡园互动更名,从无线事业部技术专家、技术总监、产品技术高级总监,到人人公司副总裁。目前,黄静在Renren.com有600多名员工,公司也从住宅楼搬到了办公楼。然而,他仍然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像他的同事一样,他喜欢工作站。他的特权体现在26楼拐角处一个叫“总部”的会议室,通常不接受预订。他可以躲在里面打私人电话,或者和员工交谈。

80后升级副总裁之路:加入创业公司打拼九年

作为公司高层管理者之一,黄静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会议开得没完没了——除了参加每周一次的重要项目例会,项目成立时还有动员大会,项目到达里程碑时还有庆功会。

学会开会是80后管理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尽管他们的许多同龄人仍沉浸在抱怨和讨厌会议的情绪中。黄静觉得这是管理者必须冷静面对的事情。“会议是团队沟通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汇报自己每天都在做什么,还要听团队成员说说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哪些困难解决不了,需要我来做决定。”

每天晚上七八点,他都会在26楼的几个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如果办公室大多数人到这个时候还没有下班,“我会很开心”。黄静会利用这段时间看看同事们在做什么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当然,会有更多的延迟,但如果我推迟,我会重新部署人力资源。”

掌握过程并不容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重要项目尽快完成,次要项目可以推后。互联网瞬息万变,黄静每天都能感受到竞争公司的压力。在硅谷的每一天,各种新的想法层出不穷,然后他国内的同行们也跃跃欲试,准备复制。“来不及赶上了。这种事我们见得太多了。”他希望他的同事更加积极主动。

黄静经常加班。他自己的时间不多,晚上9点以后想静下心来思考。邮件,rss,他想快速识别信息,判断什么有用。“明天我可以和队员们分享这个!”他想。

黄静一开始是技术员出身。刚入行的时候学的是最新的网络技术,做过很多极客之类的项目。后来他渐渐发现,决定做什么样的项目,比做好一件事更好——他真的不是怪胎。2003年,他开始关注一家名为friendster的公司,该公司被认为是社交网络的创始人。Facebook当时不在线。这个网站的社交扩展逻辑和后来的脸书一样,但不强调实名和真实关系。

80后升级副总裁之路:加入创业公司打拼九年

他兴奋地给陈一舟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解释这个网站的概念。他问陈一舟:“我们应该遵循这个思路吗?”

于是有了人人网。从那以后,他开始更加关注互联网行业的趋势,并向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公司学习,如脸书和myspace。他会研究哪些用户的需求在自己的探索中不容易解决。

发现用户需求是一个很好的改变。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称呼叫“产品经理”。他们需要了解产品,与技术人员沟通,了解市场和营销。这是一个自信的标题,这个标题的所有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现用户的需求。黄静现在就像一个需要看到更多前景的产品经理。这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大转折点。

他负责公司的核心业务——产品、技术和运营。他也需要跨部门合作,找到能帮到他的人。在他忙碌的工作中,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他每天早上10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他又累又高。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个机会。他赶上了互联网浪潮。

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高级编辑阿南德拉曼(Anand raman)对于中国市场总能为年轻人提供各种高级职位并不感到惊讶。“你必须知道,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在美国,这些高级职位可能更倾向于交给年长的人,他们比想法更灵活的年轻人有更多的管理经验,这将使他们在各种危机中感到舒适。

80后升级副总裁之路:加入创业公司打拼九年

黄静面对的是一个600人的庞大团队。他困惑于一件事:“人越多,效率越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难统一这些人的观念,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人人公司发展迅速。为了弥补自己管理经验的不足,黄静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和一定层次的人交流。其他公司的高管和企业家是黄静现在交流最多的对象,他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太多的实践经验。他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比他大五岁、十岁。比起同龄的朋友,这些前辈有时候更清楚他在说什么。

80后升级副总裁之路:加入创业公司打拼九年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想改变脾气。黄静不是一个严格的人,很少对下属发火。但现在,“做坏人”不是必然的一步。“如果员工能力不好,或者态度消极,拉倒他的脸,让他调整或者走人。这是管理者必须做的事情。”

他渐渐觉得这样对双方都好,特别是处理得当的时候。“我认为,人们做好工作的动机非常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会根据他的经验和能力,推荐他去更合适的部门和公司工作;如果有人有才华,但心思不在工作上,业绩相对较低,我会‘逼’他创业,甚至给他推荐投资人。但他不能留下来,因为他会对公司和其他员工产生不好的影响。”对他来说不容易。

80后升级副总裁之路:加入创业公司打拼九年

他喜欢乔布斯。乔现在几乎是产品经理领域的梦幻人物。他欣赏乔布斯的完美主义。"他可能会从2000多种相似的黄色中挑选出他想要的黄色。"但他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他不可能这么完美。反正截止日期到了。有时候因为思维不够开放,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但又需要很快推出一些产品,所以在这些事情上不得不做出妥协。

80后升级副总裁之路:加入创业公司打拼九年

他希望他的员工和他一样年轻有活力。在招聘的时候,他希望找到未来的同事,他们在谈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突然变得兴奋起来,在谈论自己兴奋的事情时眼睛会发光。他们有很强的创造力,想探索未知的世界。体验?真的没关系。

但是,这样的人很难找。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80后升级副总裁之路:加入创业公司打拼九年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