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2字,读完约4分钟

元旦前后,促销卡本该是主卡的时候,很多乳品巨头打出了“涨价卡”,让网友质疑他们的“成本促销论”。让网友愤慨的是涨价是否意味着“高质量”?反复出现的质量问题被曝光后,乳品企业是否应该在提价的同时“守住质量”?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乳制品巨头的价格上涨了。网民质疑“成本驱动理论”

2011年12月29日,网上陆续转载消息:光明之后,从2012年元旦开始,三元、伊利、蒙牛等品牌的部分乳制品涨价,每箱1-2元不等。

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营销经理何告诉记者,此次涨价涉及三元品牌常温奶9个品种,家用奶13个品种,整体涨价幅度为1%-2%。涨价范围是家用奶限于北京,常温奶涉及北京以外的国外市场。目前,三元食品已向所有三元牛奶经销商和零售商发出涨价通知。

至于涨价的原因,何解释说,有包装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奶源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总的来说,这次涨价是基于成本核算各方面的综合因素."

蒙牛集团副总裁兼发言人卢建军表示,一些产品确实经历了价格调整,主要涉及关彝牛奶等品牌产品,价格调整的原因是“一些产品每年都在微调”。

伊利集团的答复是,由于原材料的影响,一些北方市场的一些小产品价格已经调整。

得知这一消息后,许多网民质疑“成本驱动理论”是否成立。

腾讯网友“光武”也表示,之前,乳制品开始通过减肥变相涨价。现在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受到质疑,真的让人无法理解。

网友指出,公告显示,伊利2011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达到290亿元和14.2亿元,分别增长24%和137%;蒙牛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也同比增长27.6%,达到7.898亿元。

有网友指出集体涨价是否涉嫌价格联盟。网友“坤头”质疑涨价是垄断和价格联盟造成的。

行业反应

此次涨价“意料之外且合理”的时间节点值得推敲

据介绍,受各种涨价因素影响,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根据上海牛奶价格谈判机制的成本计算,原料奶价格上涨了两倍。目前上海的原料奶基本价格是每公斤3.77元,蛋白质等指标稍好的原料奶价格目前在每公斤4.2元或4.3元。

成本导致的乳制品涨价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但却是“超出情理”的。上海市乳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认为,乳制品企业的运输成本、财务费用和人工等刚性成本确实上升了。

广州市奶业协会主席王定绵表示,奶业工人的工资一直在“稳步上升”,月薪从2009年的1500元上升到2010年的1800-2000元,2011年达到2200-2500元左右。据统计,人工成本和流通成本带来的成本增加将推高乳制品成本2%左右。

乳制品企业成本上升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来自广告费用。

但是,除了人工和流通成本,乳制品行业涉及的其他成本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国内乳制品的成本主要包括添加剂、奶粉和包装,这三块的价格最近都有所下降。”王鼎勉说。

据悉,包装材料价格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以250克拉醚砖的包装为例,一个去0.5元最高价0.45元。现在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更多的包装厂家加入进来,每个成本大概在0.25元左右。

糖作为主要添加剂之一,从每吨8000多元的高位,逐渐下降到6000多元;乳糖价格从每吨1.9万元降到2万元,再降到1.5万元到1.6万元。

奶粉方面,2011年9月之前,进口奶粉价格为每吨3.6万元至3.7万元,9月后也降至3万元左右;国产奶粉的价格也从9月前的每吨2.9万元降到了现在的2.6万元。

虽然说是“成本驱动”,但在双年节这个时候选择提价还是值得深思的。

反馈链接

涨价不是“硬道理”。牛奶公司仍然需要“保持”质量

消费者质疑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涨价是否真的带来了质量的提高。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国产牛奶的质量一直受到消费者的质疑。

网友“想要个柯继泉”也认为质量不能保证,总有这样的问题。涨价还能保证更高的质量标准和更健康的食品环境吗?

曹明表示,涨价不是无限制的,还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消费者的选择是最好的“投票”。如果销量大幅下降,企业不仅要考虑涨价幅度,还要正视质量问题。“乳制品公司面临新的选择。一方面,他们努力消化成本,另一方面,他们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以重塑消费者信心。”

(据新华社报道)

标题:蒙牛伊利利润大增仍争相涨价 成本上涨说遭质疑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