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70字,读完约14分钟

刘良芳缪迅上海老底王汝琪同志与上外附属学校口述:刘良芳采访,整理:鲁迅王汝琪( 1912——1990 )别名王里女,江苏无锡人193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 我在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推广部工作过 1937年《战时女性》三日刊主编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继任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女干部培训班教务主任 1940年去延安,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从事研究 1948年解放区妇联委员会代秘书长 第二年年初就任北平市妇女联盟推广部长 陈传纲、王汝琪夫妇于1949年建国后历任司法部副长官、司长、中国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司法部顾问、中国法学会第一届理事、全国妇女联盟第二届至第四届执行委员会 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二届、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王汝琪同志于1961年就职于中国外国语学院,先后担任外国语系主任、院党委常务委员会、副书记、副院长 口述者刘良芳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初担任院党委机要秘书,与王汝琪同志有大量员工接触,在王汝琪同志的指导下,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上外附属学校建校的员工 “一发响”:上外附属学校创立当初的成果是2009年10月30日,外交部部长、上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1966届(即上外附属学校第一届)毕业生杨洁箫探望母校的师生,当时的上外附属学校校长刘萧宏、班主任朱离、老教师谢光宇和荣新民 他还参观了脱胎换骨的校园,观看了“模拟联合国”教室和同声传译教室等现代教育设备,钦佩今天上学的学生所具备的优良学习条件。 杨部长当时他入学后还在杨浦中学上课,到了第二学期才进入建设中的校舍生活,可能会觉得一切都很难。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当时的外添学校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当时的老校长、老教师是如何来外添学校教书的,还有外添学校为什么刚成立不久就能得到社会的公认和领导的称赞。 我记得1964年6月,在上海中小学的外语报告公演会上,上外附属学校的学生很突出,文报告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在全市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965年3月,教育部外语司在上外附属学校召开了全外语教学现场会议,介绍了上外附属学校的外语情景教学和领先教学法,受到同行的好评 外附学校成立不到一年,“一发响”,在外语教学中取得了不同的成果,与时的上国语学院副院长、直接分管和具体指导上外附学校工作的王汝琪同志分不开 不遗余力:打造“外语外交人才摇篮”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更多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语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严重不足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廖承志副委员长提倡从小学到大学采取“一贯”培养外语人才的方法,为培养高级外语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总书记也对此重视,国务院和中央宣传部专门提交过文件 1959年创办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后,1962年8月教育部向有关省市教育厅局发出指示,1963年秋天分别在上海、广州、重庆、长春、西安等市创办了外国语学校 1962年11月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教育局发文决定,1963年秋天设立外国语学校作为中国外国语学院的附属中小学 上海市委非常重视上外附属学校的建设计划,由市委副书记兼教育卫事业部部长杨西光亲自指挥,由市高等教育局、教育局及上海外国语学院三方合作,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建设,上外决定由院党委常务委员会、副院长王汝琪分工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国语学院大门王汝琪同志受命后,立即成立了由陈纬、刘犁、汉坤等组成的上外附属学校准备事业集团 准备小组面临的首要大事是校舍问题 王汝琪同志牢牢抓住了这一点,决定先选择接近上外的中山北路 韩坤同志回忆说,王汝琪同志曾经面对学校现场,亲自审查设计和施工图纸,强调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宿舍、体育场等必须兼具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外语寄宿学校的特殊诉求。 她还强调说质量要保证,时间要快点。 我们只用了一年多就完成了拥有一万二千平方米教育、生活用房间和体育场的上外附属学校校舍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旧影准备小组面临的第二件大事是部署上外附属学校的领导班子 王汝琪同志对此特别重视 她得到了分担文教事业的市委副书记杨西光的支持,与市教育局协商,从全市中学选出了市东中学教务副主任、化学特级教师、金陵大学理科毕业的刘萧宏任校长。 她又从上面选了俄语教师陈纬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然后,她还指派医院教务处教育法教师刘犁协助外附学校的外语教学工作。 由此,上外附属学校的各项事业迅速纳入轨道 准备小组面临的第三件大事是做好各项教育的准备工作 刘犁同志表示,在制定教育计划时,王汝琪同志强调,课程设置必须与普通中小学相同,但外语必须有20人在小班上课,课程时间每周增加到6-10节。 她还说:“我们不进行教育改革就不能提高质量,创造特色。” 在招生工作中,王汝琪同志仔细观察挑苗 刘培宏同志表示,1963年秋天,上外附属学校在全市公开招生,各小学可推荐,最后约有800人参加考试,从其中选拔了小学3(3班) 120人,首次1(3班) 120人。 王汝琪逐个查成绩,审查名单,对新生的质量很满意 刘萧宏同志回忆说,王汝琪同志与上外附属学校的领导班子约定:每周见一次面交换情况,讨论问题 不久,第一个发现的问题是英语教师的发音不一致 王汝琪亲自邀请英语语音专家许天福教授到上外附属学校以“林格风”为英语标准音帮助教师正音 第二个问题是补充各教育领袖和学科领袖 王汝琪同志从上外的英、德、法语系调到骨干教师陆飞霞、顾艺英、沈怀洁。 另外在杨西光同志的支持下,从上海许多要点的中小学聚集了惠同心、谢光宇、张尧基、薛君球、彭东霞、胡保存、蔡小西殿等骨干教师。 刘犁同志回忆说,王汝琪同志对外语学科教师队伍特别在意,她亲自上英语系课,选拔谭文兰、沈琴惠、杨性义等优秀毕业生进入上外附属学校。 又派人去各区中心小学听外语课,调任黄凤琳等优秀教师 着力教育改革:为全市中小学外语教育尝试了新途径王汝琪同志全面照顾外附学校的教育事业 刘萧宏同志回忆说,她经常对上外附属学校的领导班子说,要关心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特别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她还强调要注意学生的生活和健康,要求吃饭。 在她的启发下,刘萧宏从市东中学引进了优秀厨师几国楼,上学的饭菜从此受到好评。 在王汝琪同志的关怀下,在上外附属学校的指导班子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上外附属学校的英语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 刘犁同志回忆说,上外附属学校成立后,王汝琪同志经常强调,上外附属学校的英语教育决不走普通学校以前流传下来的教育方法,需要新的突破,必须提出新的方法。 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只有自愿、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王汝琪同志深思熟虑后向外附学校领导提出:一是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教师们作为外语学校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走大众路线,鼓励教师互相上课,吸取优点,共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要让教师学习启发式教育思想,用分为两部分的做法辩证地解决教育中的各种矛盾,找到处理的方法 在王汝琪同志的指导和参与下,教师们经过半年多的教育研究活动,发现了教育中的矛盾,辩证地解决了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探讨了读写四会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关系、学习积极性与语言正确性的关系、熟记与活用的关系等 教师们的认知统一,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 因此,王汝琪同志和上外附属学校指导研究的决定:从1964年新学年开始,在第一和小三尝试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新学年开始后,教师们决心鼓起干劲,走自己的路,为创造我国自己科学的外语教学法而努力 首先,大家大胆编辑教材,打破“以语音为纲”、“以语法为纲”、“以句型为主”的老框框,以主题素材为中心,文案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语言容易入口。 其次,比较学生年龄小、反应快、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气大等优势,执行听说领先、识字的教法。 第三,使用各种生动的教育手段和各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和采用语言的必要性,积极学习新的语言材料,结合新旧,可以边学习边使用。 第四,利用学生住读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各种外语课外活动第五,重点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改变以往死亡人数的机械评分方法 此外,教师群众的观点得到加强,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工作,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弘扬教育民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进师生友谊。 半年后,英语教学改革第一次有了效果: 1、课堂空气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学习2、学生听说能力明显提高,整个课程似乎都是教师和学生用英语说话。 3、学的语言材料---单词、动词、句型比去年同期多一半以上,而且语言比较丰富,表达的范围也要大得多。 4、课外负担大幅减轻,学生可以从繁重的外语工作中解放出来,积极参加各外语的课外活动和文体活动 在某全市中小学外语公演会上,上外附属学校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当场说了用英语自编的15分钟的故事,语言流利,得到了会场的称赞 在外附学校,为了全市数百人参加的大规模英语公开课也进行了多次,听众的反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的外语教育 1965年3月,教育部在上外学校召开了大规模的英语教育现场会议 会议期间,全国各地29所高中的外国语学部和14所外国语学校的领导和教育骨干不仅听了一些公开课,还自由进入平行班授课,和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对话 教育部外语司的领导和与会者鼓励外附学校的领导,大胆创新,教职员勤奋工作,学生努力学习,上下一致,为办好外语学校,为开辟教育新路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外语司决定宣传外添学校的这项教法 会议后,上外附属学校经过集体讨论,形成了试验性的实务总结报告《试行启发式和听说导论的实务报告》,王汝琪同志亲自审定后,发表在《外语教育与研究》1965年第3期。 今年的追昔:共和海外交家始于上外附属学校,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0周年的生日,也是年、上外70周年的校庆 到2005年,我进入外附学校已经56年了。 回顾今昔,感慨万千 今天的上外附属学校已经是深叶茂,名副其实的“外语外交人才培养的摇篮”(钱其琛同志是上外附属学校成立30周年的学校庆题词)。 她一年又一年地为国内外有名的高等学府输送了有扎实外语基础的高质量生源 经过继续培养和训练,上外附属学校的毕业生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高级外语外交人才和各种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2009年11月,出身于上外附属学校1966年,当时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回母校看望师生时,记得曾说过“现在在外交部工作的上外毕业生达到了127人” “据说这里面的很多上外毕业生也毕业于上外附属学校。 外附学校也是他们的母校。 例如外交部的前副部长、国台办的前主任王光亚、在外交部从事重要工作的乐爱妹、刘备芳等。 还有驻外大使级崔天凯、吴仰禹、施隆壮、李彦芬等。 另外,国内外有名的高等学府、研究所有教授、博导、研究员。 例如,1967年从学校毕业的马立平现在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卡内基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 另外,王锦珍在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会担任副会长。 张伊兴在曾经担任过上海市外副主任的中国远洋航空企业等担任ceo的是张际庆等人。 我们出去,外面学校毕业的冯庆华曾经担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定铨、范晓雷、缪建华、汤本庆、徐秋圆等外面学校毕业的毕业生都是外语教育、科研、党务和管理岗位的员工中坚。 今天,外附学校已经成为中外有名、知名度高的外国语学校,她丰富的果实是对外附学校创始人之一王汝琪最好的回报和安慰。 从事中的王汝琪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笔者在上外党委担任机械要秘书,有幸与王汝琪同志朝夕相处 王汝琪是亲切平易近人的革命前辈 她早早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外语水平也不错,20世纪40年代去延安从事抗日救亡和妇联工作。 建国后,曾被选为司法部长、曾任司法部顾问的中国共产党八大代表、全国妇女联盟执行委员会 1959年转入上海新华医院担任指导工作1961年调到上外担任副院长 她领导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她把部下当作同志加朋友,大家和她相处得很好,觉得很亲切 她对人体贴,体贴,有些干部,教师健康不好,有些干部家属记得孩子生病,用心帮助处理,让受益者记住了一生。 王汝琪在创办上外附属学校的工作中成绩很高,有目共睹,大家都很敬佩她 她在1978年撤回北京后,大家都很想念她 凡是有机会去北京的人,都去看她 她死后多年,大家都一直怀念她 (口述者刘良芳:外国语大学退休干部,曾任中国外国语学院党委机要秘书、院电化教育馆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副馆长、日阿语系党总支书记。 采访、整理者鲁迅:上外国语大学党史从事办公室原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注:这次口述工作由原上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刘慧宏、党总支书记、副校长陈纬、原上外国外语学院基础财务课长韩坤、教务处外语教育法研究室副教授刘 整理好的全文都请刘铭宏同志过目 另外,得到了学校档案室和上外附属学校原党总书记蒋振东同志的帮助 鸣谢:缪迅先生分享原稿! 缪氏热文⑴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⒊⑼( 21 ) ( 22 ) ( 23 ) ( 24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2 ) ( 32 1982国庆节:我和汉兄弟的南镇扬之旅( 51) 1972年春节散记上海老底每天为桌子送上精彩的文案打开尘封的记忆,寻找昔日的岁月记忆上海老底的事,上海老底人把上海老底的情诉于历史明志,开启未来的元标题

标题:热门:王汝琪同志与上外附校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