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3字,读完约1分钟

中国人吃粽子的历史远远早于宋代。 粽子被称为“角黍”、“筒粽”,是旧历5月初5汉人自古流传的节日食品,流传着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据消息网5月31日报道台媒体报道,中国大陆江西省德安县博物馆展出南宋古墓出土的粽子,距今已有700多年,被称为世界上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实物粽子,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观赏。

台湾“中央社”网站5月31日报道,江西省德安县城郊于1988年9月出土了完备的南宋砖古墓。 墓主是江西武宁人周氏,南宋新太平洲通判(官名)吴畴的妻子,也是“世界第一个实物粽子”的挖掘地。

在坟墓里,周先生右手拿着一根长40厘米的桃杖,上面系着两根菱形的粽子。 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外皮为粽叶,用苎麻捆扎。

德安县博物馆副馆长邱文斌说,在墓里发现的这两个粽子表明,墓主人去世时正好没赶上端午节,后代包了两个粽子给她吃。 另外,两个粽子配对,象征吉祥如意。

他说,南宋古墓中出土的粽子距今已有700多年。 据考证,这是目前中国和世界上发掘年代最早的实物粽子。 “这个粽子的工艺保持着江西省地方自古流传下来的特色,是和现在的粽子很接近的方法。 ”。

中国人吃粽子的历史远远早于宋代。 粽子被称为“角黍”、“筒粽”,是旧历5月初5汉人自古流传的节日食品,流传着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标题:“最老实物粽子长啥样:700年前南宋古墓出土”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