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5字,读完约7分钟

2月1日与观众正式见面广州博物馆新的主体陈列“城标城史——广州历史陈列”是近十年来广州地区考古发掘和资料研究工作智慧结晶的集中展示,也是近十年来广州博物馆文物征集成果的展示。 这几年,广州博物馆募集了那些“宝贝”? 博物馆的专家们说,从海外募集的近千件清代广州外销纹章瓷器精品不容观看。 这些新收藏使得广州博物馆无论是纹章瓷器的收藏还是展示研究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以仓储式陈列形式展示精选的40多件纹章瓷器精品,再现了精美的纹章瓷器装饰艺术,再现了十八、十九世纪中西陶瓷贸易的盛况及其对中西生活习性和审美情趣的深远影响。

纹章瓷需要提前贸易季节的安排

要弄清楚纹章瓷器的来龙去脉,可能首先要熟悉清代广州对外贸易的历史。 清廷设立粤海关管理对外贸易,广州一度成为对西方航海国的唯一贸易口岸。 得益于“一口通商”政策,广州成为岭南的商业中心,也是世界贸易枢纽。 清代广州中外商人云集,中西文明交汇,各行各业繁荣,导致朱楼画展馆连绵,“银钱十三行成堆”的盛况。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清朝航线扩展到北美洲、澳大利亚、西欧等地,形成了世界贸易互联网,停泊在黄埔港的各国商船越来越多。 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土布、中药、出口艺术品等从广州出口,国外的人参、毛皮、香料、珠宝、钟表、棉纱等从这里进口。 那时的广州也是文化交流的窗口,西方人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把中国以前的传统文化传到了西方。 中国的商品和文化曾经在欧美各国引起“中国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干隆二十二年( 1757年)广州对西方海路的“一口通商”到光绪二十二年(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期间,黄埔港成为中国最繁忙的港口。 据《粤海关志》统计,1758年至1837年的80年间,经粤海关进入中国贸易的外国商船共计5107艘,充分看到了广州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兴盛。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当时的黄埔港水面广阔,水深适宜。 各国商船随着周期性季风变化开展贸易,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通商模式。 每年年初,西南季风刮起时,欧洲各国商船经过5至7个月的航行,相继到达黄埔港停泊。 黄埔港是离远洋船只能到达的广州城最近的地方,从这里开始水域变浅,大型船无法前进了。 所有欧洲商船在这里停留约3~6个月,然后装货、装货。 外商需要在这里换乘舢板,沿着珠江追溯到广州城外的十三行商馆区,和小贩们做生意,在冬季东北风起云涌的时候返航。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每年夏天,外国商船齐聚广州时,也是广州小贩们与外商商谈生意的季节。 一般来说,东印度企业等购买的大宗瓷器会根据季节进行准备,装船会出港。 但是,如果要求特殊的定烧瓷器,需要事先预定,在下一个贸易季节结算。 纹章瓷器的订单由船长和大班人亲自监督,被允许作为船员携带的个人贸易物品经由东印度企业商船运往欧洲各地。 纹章瓷器的烧制从下单到送到欧洲买家手里,需要2~3年的时间,短的也需要1年。 由于纹章瓷是一种特殊的定制瓷,费时费力,价格昂贵,多为配套定制,每套不超过200件。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清廷宣布广州为通商口岸之前,外商在广州定制纹章瓷器的方法已经成为风尚。 的中国纹章瓷器在广州装船,跨海前往欧洲。

广州的“刀仔”和英国的“托尔”跨越大洋的缘分

1791年1月24日,英国陆军中校约翰·查德威克定制的纹章瓷器在广州装船,驶向英伦。 他来自斯坦福县的一个古老的家庭。 这个家族在18世纪从外国人那里继承了很多物产。 纹章瓷器分两次定制,一次画四等分纹章,一次画六等分纹章。 1800年查德威克去世后,这些纹章瓷器由他的孙子继承。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在广州市内提供瓷器的商人,除了十三行商人以外,还有一个叫做中间商的“周边商人”。 其中最有名的人之一被称为“syngchong”(鑫行)。 这家瓷器业者提供给欧洲顾客的样板瓷器,至今仍保留在以收藏伦敦世界各国的工艺品而闻名的v a博物馆中。 “中国皇后”号被送回国内第一批瓷器中,也有他的供应。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另一位中文名叫“刀仔”的广州瓷器业者和中间商,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留在从英国寄到广州的订单和模板上。 基于该订单绘制的纹章瓷器依然存在,成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套英文原版订单仍保留的纹章瓷器。 这个纹章瓷器是1728年由英国克里斯托弗·托尔或他的兄弟托马斯·托尔定做的。 人均为英国下议院议员、皇家税务当局审计员,托马斯担任乔治亚殖民地董事。 纹章采用塔的图案,是托尔家姓“tower”的双关语式表达。 他们把自己的徽章画在牛皮纸上寄到广州。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在语言不通、新闻交通不发达的时代,结合几千里之外的西方顾客的诉求和中国瓷器工匠的技术,生产出令人满意的纹章瓷器作品,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变数的过程。 纹章模板中,专业的彩色画当然优先。 印鉴藏书券也经常用作纹章的图画。 例如,1770年左右,东印度企业舰队司令约翰·沃特森定制的一套小菜是根据藏书券绘制的。 来自爱尔兰的海军将军家族纹章的原始奖状至今留在都柏林城。 根据这些模板绘制时,有时会发生小错误,例如在徽章上绘制不属于徽章一部分的备忘录副本。 但是,总体而言,这种失误的比例非常小。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数千套纹章瓷器从广州飞往世界各地

纹章在欧洲的采用大致可以追溯到12世纪,繁荣于13、14世纪。 它广泛印在盾牌、马衣、割烹服装、旗帜等上,是区别战场和竞技场战斗人员的标志。 为了达到准确记录和容易识别的区别功能,纹章从中世纪欧洲世袭的个体识别系统,逐渐迅速发展成为独特的语言体系学科。 15世纪以后,随着火器的宣传,作为近距离识别标志的徽章的原始意义逐渐消失,但作为代表个体和机构的最美、确定的形式,转化为血统、婚姻、社会地位的标志,仍然广泛使用。 现在,在欧洲旅行的游客,很难在建筑、艺术作品、服装上看到其影子。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在中国瓷器还未大规模进入欧洲之前,欧洲贵族经常采用的银质器皿上装饰着纹章,但直到18世纪中国纹章瓷器出现,纹章餐具才极为盛行。

从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王室是中国纹章瓷器最早的加入者。 但是,1630年以前,中外针纹瓷主要是青花瓷,同时制作很快停滞,恢复到1690年左右,到了18世纪鼎盛。 章瓷的兴盛得益于中国瓷器彩绘技术的成熟和新航线开拓带来的海上贸易的繁荣。 这使得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大规模、迅速的生产成为可能。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中国纹章瓷器的出现,回应了希望明确其在欧洲社会的血统、联盟、身份,以维持社会关系,迅速发展的诉求。 绘有个人纹章图案的餐具套装、茶具、咖啡用具、各种装饰用品,无论是正式还是个人,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 在结婚、晋升等特殊喜庆的日子里,专门定制的一套纹章瓷器,是当时西方社会流行家最迷恋的锦上添花的东西。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纹章瓷器的装饰风格、纹样非常多,且富于变化。 “欧式风格”和“中式风格”交替引领风波,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潮流。 20世纪20年代被称为“广州玫瑰”的格式开始兴起,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兴盛。 该纹饰通常色彩浓厚、构图饱满、描绘复杂,按纹饰和布局可分为“玫瑰团图案”(广彩人物花鸟纹)和“玫瑰满大人纹”(广彩人物纹)。

“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在每套200件以上的平均规模下,英国和说英语的地区有5000套以上的中国徽章瓷器,荷兰600~700套,瑞典300套,葡萄牙200套以上,法国和瑞士共计300套以上,后期

标题:“清朝瓷器远销国外 纹章瓷需提前一个贸易季预定”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