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28字,读完约9分钟

享有“中国古董教父”声誉的安思远,是全美国和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有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对亚洲艺术的开创性研究和不寻常的眼光,在亚洲和美国受到广泛敬仰,为西方观众打开了新的收藏视野。

年3月,安思远将有2000多件珍贵藏品在纽约佳士得《锦瑟华年-安思远个人珍藏》特辑中亮相。 持续5天的拍卖,奉献了亚洲艺术史上最大规模的个人珍藏。 目前,佳士得开始了全球预展。 12月15日,北京巡回展和媒体沙龙在菖蒲河畔的北京艺术空之间举行。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他们都是我的宠物”

安思远于1929年7月13日出生在美国。 从小就有“淘宝”的爱好,4岁的时候,他收藏了美丽的中国邮票,从此开始了一生漫长而丰富的收藏之旅。

据佳士得瓷器和工艺部主管劳拉介绍,“他在像猎人一样去找东西的同时,也知道什么是优质的。”安思远通过收藏中国和亚洲的艺术品,短期内规模相当大,转手获利颇丰,19岁时自己收藏的鼻烟壶

安思远的父亲是牙医,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很多周末都是在父亲的诊所度过的,他从清洁牙齿的工具中探索了将来有用的古董清洁方法。

20世纪60年代,安思远与古董商詹姆斯·高德合作开办安思远高德画廊,经营英国家具、工艺品和亚洲艺术。 1981年,安思远大胆购买1500件印度艺术品,其中半数很快被出售,成为纽约最权威的国际亚洲艺术古董商。

整个20世纪60年代,安思远扩大了自己的个人收藏,成为西方世界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泰斗,被誉为“中国古董教父”。 安思远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碑帖和明清家具,其建筑被西藏界誉为“明朝之王”。 1987年,安思远将多年的专心研究融合到他写的《中国近代书画1800-1950》中。 这部着作不仅再现了艺术史,而且给被学术和藏家忽视的作品注入了新的思考。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安思远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私人公寓里,有22间漂亮的房间,错误地陈列着他几十年的珍藏。 而且,不同风格的艺术品与典雅的室内装饰有机融合,互利双赢。

劳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次去安思远的传奇公寓。 但她印象最深的不是满屋子的艺术品,而是室内的室内装饰风格,“安思远的藏品来自世界各地,他对亚洲艺术特别感兴趣,藏品中包含了很多中国、印度、日本等古董珍品,他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其实,这座公寓不仅是安思远的住所,也是他的博物馆,是顾客、学者、名流的聚会场所。 然后,安思远也在这里迎来了送货,达成了交易。 他这样的做法来源于领导人、大古董商alice boney,alice经常穿着丝绸睡袍,戴着古董玉器和珠宝,在公园大街的公寓里笑着迎接四方来客。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艺术投资”栏目制片人项立平是最后一位采访安思远本人的亚洲记者。 年,他和采访小组进入了安思远满是珍品的公寓。

“电梯上了年纪,吱吱作响,你一进入他家,整体上就会感到曲折的喜悦。 那么,很多房间,只有一个日本管家会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房间。 ”。 项立平说,他们走路很小心。 “因为铺的地毯以前是故宫的地毯,我们最后在房间的尽头见到了安思远。”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如果你不打算朝夕相对这部作品,就不要收藏这部作品。 ”这是安思远的收藏名文。 他一生拿着无数古董玩罕见,最后呆在这22个房间里,是他经常挑选和洗的珍品。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更享受了和他们朝夕相处。

项立平至今仍难忘当时的细节。 当时安思远身体虚弱,说话也断断续续,但“在采访的过程中,他做了两件事,一只手夹着雪茄的烟,这是他的象征性动作,另一只手瞬间不停地抚摸桌子上的古董。 我印象很深的是桌子上有玉觉。 他像摸小狗小猫一样不停地抚摸着,嘴里嘟囔着“他们都是我的宠物”。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现在,这个被大藏家视为宠物的收藏,囊括了中国、日本、印度、喜马拉雅、东南亚的雕刻、绘画、家具、工艺品,其中很多是中国的古董和书画,其死后被佳士得收藏于纽约的亚洲艺术周

佳得美洲区主席marc porter表示,为了与藏家分享艺术之美,安思远特意在遗嘱中对藏品不做拍摄时的评价,他说:“他希望对自己收藏的艺术品感兴趣的人有机会获得其中的藏品。” 拍卖通过现场拍卖和网上拍卖的方法进行。

每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都是华人藏人比拼的时候。 得知安思远专业拍卖的消息后,项立平周围有很多藏民朋友说:“必须去啊。”

安思远没有妻子继承自己巨额的宝物,他也没有像许多大藏家一样,把自己的收藏归于某个机构,之后在楠身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 也许是一生中目睹了许多宝藏辗转的避难所,他终于选择了“散落四方”作为自己珍藏的归宿。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我认为他一生经历过太多了。 他有一个特别的号码“临时大楼”。 西藏人拥有古董的时间只有几十年,他认为自己是暂时得到它的有缘人。 ”。 项立平说。 除了上图收藏外,安思远还将其余收藏捐赠给大英博物馆、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艺术机构的馆藏。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西方收藏时代结束

在艺术品交易史上,每个快速发展阶段都由一两个古董商定义。 对西方艺术品市场来说,安思远无疑是他那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古董收藏和欣赏。 今年8月3日,85岁的安思远去世。 这意味着西方收藏中国艺术品的时代结束。

“对西方人来说,中国艺术品古董商和大藏家,安思远可能是最后的代表”项立平说,随着热衷于收藏大维德勋爵、安思远等中国艺术品的大藏家的离开,大量收藏这类中国一流艺术品的机会将无法复制。

“这些西方收藏家也因为中国的战乱,很多中国的好东西传播到了海外,他们可以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 安思远天生的艺术灵感和犹太人特有的商业敏感,拖累了他这个机会。 即使今天有人有他这样的特质,也没有这个机会。 ”。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劳拉说,安思远不仅是一生致力于收藏亚洲艺术品的大家,也是重视艺术教育的“有品位的创造者”。 这是因为影响了西方藏家对中国艺术品的审美走向。

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对中国艺术品知之甚少,但安思远却积极进入这个行业。 “他帮助西方人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将中国明清家具带到西方,将中国近代绘画,如傅抱石、齐白石、石鲁等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了从未听过的西方人面前”1985年,安思远将400多件中国书画作品带到了美国,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值得一提的是,安思远虽然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但不认识中文,这并不影响他欣赏这些汉字的美,而是品鉴书法作品的优劣。

1971年,安思远出版了专著《中国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实例》,比著名藏家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奖”早了14年,极大地推动了西方人对中国古代家具的认识,掀起了西方明清家具的收藏热潮。

安思远的藏品涉及青铜器、陶瓷、石雕造像、碑拓、玉器、书画等多个行业,而且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话语权,除了自身所拥有的才能外,得益于他的各项“高参”,还有吴尔鹿、伊藤庆太、卡隆·史密斯、卡隆·史密斯。

安思远为中国公众所熟知,2003年将他珍藏的北宋拓本《淳化阁帖》的四、六、七、八卷以450万美元转让给了上博馆。 当时刚入行的佳士得到了中国书画部的专家谢飞,在这场骚动中开始关注安思远。 谢飞说,当时比利时博物馆、日本藏家都想购买“淳化阁帖”,“日本藏家给出了最好的报价,但安思远给出了1000万美元的天价,让对方知难而退。” 因为《淳化阁帖》认为“如果属于中国,就应该回到中国”。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安思远本来对中国拓本就没什么概念,但他购买《淳化阁帖》,与当时的助手、著名的藏家吴尔鹿的建议有关。 1994年,《淳化阁帖》第4卷在佳士得被拍卖。 安思远问吴尔鹿该拍什么。 吴尔鹿告诉他,德国政府曾用300万美元购买了带有古腾堡插图的《圣经》,《淳化阁帖》与此相似。 一年后,安思远又拍了《淳化阁帖》第六、七、八卷。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安思远作为一个大古董商,深知藏养藏的秘诀,并与其他藏家分享自己独特的经验。 如果你要买身上的藏品,请把他的藏品都买下来,挑其中最好的1/3留下,剩下的2/3卖掉。 第二,把现金留在自己手里可以吸引其他古董交易商先拿最好的东西。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安思远喜欢大气磅礴的作品。 “我在他房间里看到最多的画是石鲁的,他提到最多的人也是石鲁。 他说有两个人对他很重要。 一个是傅抱石,另一个是石鲁。 ”。 项立平说:“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总是比喻齐白石,但对齐白石不太重视。”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谢飞说,安思远对中国近代书画的兴趣,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他的老师庞尼带他去的。 庞从40年代开始就喜欢齐白石,但是安思远没有走老师的路。 他80年代来到中国大量购买石吕作品,以独特的眼光完善了自己的书画收藏体系。

“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说到眼光,项立平还讲了一个小故事。 在拍摄安思远专题片时,还采访了香港古董商翟健民。 那时翟健民还在做古董的工作。 大约在1990年,安思远去他的店里,翟健民拿了一堆明清瓷器给他看。 安思远不喜欢瓷器,但选择了包瓷器的包袱。 翟健民说,这么破的布,给他吧。 毕竟安思远开价就五万美元。 翟健民和物主都乐坏了。 这是清代釉瓷的价格哦。 但他们听说,安思远一回到美国,就花30万美元把重担卖给大都会博物馆。 原来,那个包袱是美丽的唐代织绣,安思远清理了一下,赚了25万美元。

标题:“安思远:中国主题收藏的最后传奇”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