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8字,读完约7分钟

14年前陈逸飞的雕塑作品《东方少女》在法国巴黎展出时,陈逸飞说:“外出后叫‘东方少女’,在家叫‘上海少女’。” 这部作品曾经是暂时陈列在上海新天地的“逸飞之家”,由邓南威和柳立伉俣收藏。 今年上海中心大楼建成时,邓南威夫妇将他们十年收藏的“上海少女”捐赠给上海,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在一个温暖的秋日下午,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和博物馆理事邓南威一边喝茶一边谈论上海馆的进展和未来计划。 越谈越起劲,邓南威突然想到一个主意,将他和夫人柳立收藏的陈逸飞唯一的雕塑作品《上海少女》捐赠给观复博物馆上海馆所在地上海中心大楼。 上海中心大厦有632米高,是中国第一座大厦,落成后成为上海地标性建筑。 两个人想了想,觉得这将是一个极其有意义的事件。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上海少女”是邓南威和夫人柳立的联合收藏。 邓南威回家把捐款的事告诉了夫人。 这是一对从小认识的、尊敬的近40年的夫妻,几句话就达成了共识。

20世纪90年代初,同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位留美回国的邓南威和陈逸飞成为朋友。 邓南威说:“逸飞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人品罕见。 90年代中期,陈逸飞回国发展迅速,在上海新天地与“逸飞之家”开辟了个人画室,我们的往来越来越密切。 ”。 作为友谊的见证,陈逸飞的一些重要而不寻常的时期,不同主题素材的作品成为邓南威的收藏。 1984年制作的“大提琴”、1985年制作的“蓝色水乡”、1989年制作的“藏族孩子”、“演出准备”、1990年制作的“威尼斯晨光”、“晨雾”等。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在邓南威的收藏中,其他画家的作品也可以看来代代相传。 那个时候,北京连像样的画廊都没有,酒店的画廊也没有好几次。 今天热闹的三里屯当时是一条清洁的小街,但是因为旁边大使馆很多,所以这条街开始建造简易的房间向外国人出售画。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邓南威的收藏观念很有趣。 “适者入藏,追求最坦然的内心选择,超越世俗的价值衡量体系和虚拟的学术线索”这是最放松状态下的收藏,也应该最符合“收藏”一词的初期含义。 这是十几年前,陈逸飞的绘画是艺术市场的领头羊时,邓南威从投资的角度出发,没有选择任何最大尺幅、最贵的作品,而是以家庭为中心,以个人情趣为基准,选择了适合家庭的小尺幅精品。 同样,也包括冷军的“桃”、陈丹青的“恋人”、王沂东的“梦中情人”等。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在写实作品上很久以来,邓南威偶尔购买现代艺术,但原始动机只是为了家庭的画像。 刘野的“海军”是为邓南威的小儿子制作的。 韦蓉的《一家福》完全遵照邓南威和父母兄弟1979年在天安门前的一家的照片。 有留学背景的邓南威,也收藏了很多欧美的油画和雕刻,如安迪·沃霍尔的作品、罗丹、达利的雕刻等。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邓南威说:“和逸飞的缘分是,两人都有去美国留学的经历,逸飞在当时画家中很特别,因为他知道经营自己。 我和逸飞在一起的时候,会说油画,说颜色的运用,构图。 我很乐意倾听他的表现。 好好谈谈就几个小时了。 ”。 陈逸飞是宁波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文革”结束后,首次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 在美国的日子里,陈逸飞完成了学业,在许多有名的美术馆博物馆展出了作品。 1983年,美国西方石油企业董事长哈默看了他的画,连续举办了六次展览,1985年哈默访问北京,将陈逸飞的“双桥”送给邓小平。 之后,陈逸飞名声大振,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2000年邓南威认识马未都,随后逐渐扩大收藏行业,延伸至中国古典家具和景泰蓝,两人经常交流收藏心得和博物馆未来的快速发展。 马未都说:“最初聊天时,邓小平对古董感兴趣,对家具感兴趣,后来的日子经常带他去国内外的古董店,也参加大拍卖。 如果遇到合适的收藏,商量优劣,探讨利弊。 很多时候,邓小平会购买解囊相,将其藏品陈列在展览博物馆,以充实展品。 ”。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邓南威收藏的景泰蓝品种多样,这些收藏大多来源于佳士得、苏富比、欧美和香港的知名古董商,其中不乏mr.c ruxton love和mrs audrey b.love夫妇的收藏,家具收藏也有10多年了。 对于邓南威的收藏,不能简单地用“喜欢”来概括。 这里有他的感情和寄托。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2003年马未都和邓南威筹备观复博物馆新场地开幕时,需要重量级雕塑作品,两人想起了陈逸飞唯一的铜雕塑“上海少女”。 这座雕塑由陈逸飞生前在泰康路雕塑创作室完成,打破美术界在平面油画中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女性形象变为立体雕塑。 它见证了邓南威、马未都和陈逸飞的友谊。 马未都说:“当时逸飞来到北京,大家聚在一起聊天。 我印象深刻。 电影是动态的画,雕刻是立体的画,画的左边拥抱在右边的感觉很好。” 谈及雕塑,他已经做了尝试,马上要去巴黎参加法国文化部在皇家园林举办的现代雕塑回顾展,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 ”。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上海新天地逸飞之家建成,邓南威与马未携手,其雕塑静静陈列在大厅。 一听到作品的名字,逸飞就笑了,在家叫“上海少女”,出门就叫“东方少女”。

不久,邓南威告诉马未都,逸飞有意将“上海少女”让给他。 这就是2003年的场景。 2004年秋,陈逸飞亲自护送“上海少女”到北京交付观复博物馆。 十几个工人下车的时候,用力了。 博物馆办公室介于空空之间,高近9米,“上海少女”在那里尺度正好。 “我站在二楼楼梯门口,躺在栏杆上对陈逸飞说。 我这个位置可以做另一个“上海老开”雕塑,和上海少女调情。 陈逸飞笑着爽快地答应了。 他说这个主意很好,让作品可以交流。 ”。 当天,陈逸飞、邓南威、马未在“上海少女”雕塑前合影留念,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当时的台座还没有安装,雕刻被平放在地上,马未都支撑着“上海少女”,担心她是否稳定。 陈逸飞是嵌入底座的“上海少女”真的吗? ? 的招牌上指着,说是临时赶做的,粗糙了,回去补上精制的证明书。 谁知道这一幕成了历史的回忆? 2005年春天,陈逸飞突然因病去世,享年90岁。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关于自己的收藏成果,邓南威总是把这一切归于偶然。 但是,马未都说:“在别人继续投资、热衷于赚越来越多钱的时代,可以静下心来收藏,当时不考虑艺术品是否暴涨,只尊重自己的心。 这里面一定有文化的血脉。”

邓南威和柳立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为了世交,祖上都是名门。 柳立的祖父柳招农,是名扬谷、字大任,曾留学日本,是黄兴创立华兴会时的创始人之一,后来加入同盟会,参与广州起义和辛亥革命。 她的叔叔是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傲慢的杨君失柳,杨柳轻飑正上重霄九》的柳直荀。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邓南威的祖父邓抽出英( 1886~ 1972岁)也参加了同盟会,是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与李大钊一起创办了北京志成中学(现北京35中)。 父亲邓建榕在抗战期间是斯蒂奇将军的翻译,抗战结束后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留学学习航空空动力学,在美国波音企业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回国,曾担任中国民航高级工程师。 他的五叔叔邓昌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核物理专家之一,曾任美国最有名的两个核物理实验室阿冈国家实验室加速器部主任和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特别计划室主任。 那年每次回国都受到邓小平的接见。

“《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年12月23日将在上海举行“上海少女”雕塑的捐赠交接仪式。 邓南威和柳立夫妇特别要求两个孩子从国外回来参加。 “他们一直在海外生活和学习,所以应该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我希望他们留恋家乡,”邓南威说。

标题:“《上海少女》荣归故里”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