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8字,读完约7分钟

因为在美术馆做宣传,所以我经常像速记员一样,速记馆的事情,同时更新到官方微博上。 其中有谁到访,谁举办讲座等。 何庆基是来访嘉宾之一,与英国艺术评论家大卫·艾略特( david elliott )谈论中国当代艺术,艾略特在牛津当代艺术博物馆长达20年,是东京森美术馆( mori art museum )的创始馆长和悉尼双年展。 何庆基邀请他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当天,半数听众来自该校文化管理硕士专业,何庆基为课程主任,主要教授视觉文化管理。 在被教导之前,他的经历中“创立”一词最引人注目。 他是亚洲艺术文献库创会理事、上海现代艺术馆创馆馆长、香港艺发局创局成员等。 但最有趣的是,他和朋友成立的慈善机构“艺术在医院”。 20年前,他带队到威尔士亲王医院放疗部绘制壁画,该团体至今仍活跃在医院。

“何庆基:对太多事件好奇”

2008年,何庆是卡塞尔文献展国际委员会第一名,至今唯一的中国成员,担任负责评选“文献展13”的艺术导演。 在这次展览中,中国只有颜磊和宋冬两位艺术家参展,似乎预示着中国当代艺术降温,对此他写道:“坦率地说,看阿富汗艺术比看中国当代艺术更令人兴奋。”

“何庆基:对太多事件好奇”

何庆基的办公室位于半山腰的梁球锯楼,入口贴着“时势造刁民-漫画家的所作所为”的小幅度海报和“桃李满oscar门”的纵联。 入口左右的墙壁被书架占领,右角矗立着半人半鱼般的雕塑,高约1.6米,是香港当地传说中的动物“卢亭”。 何庆基以《卢亭》为原型,在《九七三世书:历史、社区、个体》展览会上虚构了香港古代史。 访问,他刚从国外出差回港口,两天后又要飞日本。 其间混杂着各种会议、活动,只能边打字边回答问题。 请不要介意。 一眼望去,书架上大多是蒙克、马蒂斯、达达、舒尔等主题素材的英语书。 关于中文英语书的比例,他说7比3,想了一会儿后订正为8比2。 仔细一看,他的书主要分为现代艺术、文化政策、文化管理、中国文化等,专门面向东南亚艺术。 因为家里的书架很乱,他把一些书搬到学校后就开始分类了。 他对一间办公室的书房很满意,家里的书多得“被投诉”,这里是“救了我”。 但是,他担心退休后怎么办。 幸运的是,现在没有必要考虑这个问题。

“何庆基:对太多事件好奇”

让他特别负担的是艺术家在无数大大小小的展览会上送的图画书。 “读了一遍之后,我知道我永远看不下去,但是制作图画书没那么简单。 艺术家就是这么辛苦。 我也在做这项工作。 我不想毁了他们的东西。 ”于是,有一本图画书永远呆在仓库里,或者送给学生。 即使可以捐赠,我想他也没人读过。 “现代艺术毕竟是偏激的。 不扔书的习性不是一天,年轻的时候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他经常去纽约soho区的二手书店。 毕业回港口书太多了,不能扔。 因为“扔掉书是不文明的”。

“何庆基:对太多事件好奇”

何庆基很少从图书馆借书,不仅容易写,还存在尊重版权的问题。 “我觉得很多人,不仅仅是我,还有知识的罪恶感。 ”。 虽然学了很多,买了很多书,但是实际上完全读不完。 另外,也有只用于研究,不太感兴趣的书,为了能根据需要马上领取,也会列在购买清单上。 但是书积累得越多,他购买的越少。 20多年前去博物馆,他一般在10本8本当地买的,现在降到2、3本,不断提醒自己“重要所以买”。 他不怎么在香港买书。 即使买了中文也很多,不怎么看简体字的书。

“何庆基:对太多事件好奇”

因为对很多事件感兴趣,何庆基总是读几本书。 “我试图让自己集中注意力。 请不要看太多。 另外,一二本很健康,四五本不健康。 ”。 他正在读的书跨越几个行业,有土耳其小说、清朝科学技术的研究着作、博物馆主题的研究、社区艺术。 武田雅哉《飞翔吧》大清帝国近代中国的幻想科学》、艺术批评家clare bishop的《artificial hell》和《北宋士风演化的历史考察》,以及他桌上帕姆克的《the museum of innocence》。 但是,除非为了研究而寻找资料,否则很少反复读哪本书。 他在德国,zkm博物馆出版的《the global art world:audiences、markets、and museum》(《全球艺术世界:观众、市场与博物馆》),2009年德国历史学会出版的《1966》

“何庆基:对太多事件好奇”

b=《外滩画报》h=何庆基

b :你最近在研究什么?

h:21世纪的博物馆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如科学技术的变化、观众的品味的变化等,也有社区艺术和人类学的关系。 在过去的300年里,博物馆的运营模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受到了艺术市场化、科学技术等的冲击。 博物馆在21世纪面临空前的挑战,危机将被其他娱乐领域取代,或有新的对手,需要戏剧性的转变。 我对在博物馆演新角色感兴趣。

“何庆基:对太多事件好奇”

b :你认为香港博物馆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什么?

h :许多后殖民思维未能摆脱。 包括官僚机构、政策上的错误。 是当地的大问题,有快速发展的道路。 教育工作者能否支持开展这么多文化活动,博物馆的收藏如何符合文化的需要等等。

b :你认为香港的文化政策有什么问题?

h :社区自身的文化生态和政府的文化政策必须一致,但政府在政策上侧重于硬件的制作,对当地的文化研究漠不关心,博物馆的文案贫乏,以西方为主。

b :比如,你经常引进西方艺术明星的大展吗?

h :是的,这也是其中之一。

b :我说过,比起艺术是否重要,更应该关注什么是有意义的艺术。 什么是有意义的艺术?

h :有意义的艺术不是定义。 具体来说,根据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对采用你的公共、艺术的人来说有意义,如何能够相互有意义才是有效的。 如何将社区纳入艺术机构对话的语境值得关注。

b :有些艺术家说创作时不首先考虑观众的因素,你怎么看?

h :那么,他要展示做什么? 自己放在房间里看就行了。 我觉得这些都是吹牛,虚伪。 如果自己做的话,不需要展览会。 展览会是给别人看的。 是引起信息表达。

b :我策划过很多展览,但很少提到艺术家的身份。 为什么

h :以前香港政府机构以外的企划者很少,一方面在宣传艺术家。 自己也不太适合当艺术家。 因为角色冲突,所以还是忌讳比较好。 虽然在国外没有这个问题,但是在国外的人很少强调自己是艺术家,那不是大日子(大事件)。

b :你现在从事艺术创作或创作吗?

h :没有多少时间创造新的艺术。 我也不在意。 我现在在做教师。 不当展览会的总监,身份变了。 我从1984年开始给香港的“信报”写评论,但几年前就不太喜欢他们的风格,所以没写。 以前也在《明报》上写过。 最近还在《苹果日报》上写了。 我是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的创始人,在机构网站上写评论。 此外,还为台湾杂志撰写新闻稿。 例如,《现代艺术信息》和海外杂志上也有写。 例如,《柏林日报》。

“何庆基:对太多事件好奇”

b :你看电子书吗?

h :不读,不在网上看,喜欢书,握手时是真实的感觉。

标题:“何庆基:对太多事件好奇”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