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46字,读完约9分钟

传说清朝干隆末年,一位喜欢鼻烟的地方小官员进入北京工作。 由于没有贿赂朝廷官员,公务延期,最后被寄宿在寺院里。 他有鼻烟癖,鼻烟用过之后,因为没钱买,所以必须用勺子把壶内壁上的鼻烟挖出来,结果在内壁上留下了多个痕迹。 他这个动作被庙里的和尚看到了,受到了启发,在弯曲的竹杆上蘸了墨,放在透明的料斗内壁上画画,从此有了内画鼻烟壶。

“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老艺人口口相传的故事可能没有历史根据,但足以引起人们探索内画鼻烟壶的乐趣,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史料记载,内画鼻烟壶最早出现于清代中晚期,是都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开始我在透明材料的鼻烟壶里画画。 因为鼻烟壶的内壁光滑,不易沾上墨水和彩画,所以内画鼻烟壶始作俑者只能画线条简单的图案装饰。 之后,内画艺人用小铁珠、金刚砂将壶的内壁打磨成砂状,细腻、不易滑动,便于绘制。 内画技法从此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绘画技法在方寸之间,随心所欲,相形见绌。 清代内画鼻烟壶的代表人物有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等。

“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数百年的风雨过后,香烟取代了鼻烟,鼻烟壶也失去了实用性,渐渐削弱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一代又一代有心人,传承了内画鼻烟壶艺术。

年5月27日,中国鼻烟壶紫砂壶博物馆在北京高碑店文化产业园区建成,这是北京第一座鼻烟壶专业博物馆。 该馆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和长子王自勇及北京习三文化艺术传达有限企业董事长王菊芬共同创办。 据说这是母子二人开办的第三家鼻烟壶博物馆。

“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王氏父子的第一个鼻烟壶博物馆建于他们的老家河北省衡水市。 2002年6月,王习三、王自勇父子筹资600万元在衡水市建设了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并于次年2月开馆。 展馆建筑面积1732平方米,分为四层:一层展示冀派内画艺术品和其他工艺美术品。 二楼东厅是多功能展示室,为了保护贵重的展品,内置了巨大的玻璃展示箱。 西厅是鼻烟壶的主展示室,用详细的复制品和实物介绍烟文化和古今鼻烟壶的种类,介绍内画烟壶流派的历史、烟壶的制作过程、冀派内画的简史以及大师和弟子的力量。 三楼是综合展览室,四楼是会议室。 这个展馆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比较专业地介绍内画艺术的展馆。 2006年1月,经河北省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评定,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被选为国家甲级景区。 2009年9月,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王自勇告诉记者,内画艺术之所以能在衡水扎根繁殖,与中共衡水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因此,内画艺术在河北顺利快速发展。

年6月,王氏父子在河北石家庄设立了第二个鼻烟壶博物馆——河北习三内画博物馆。 该馆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最繁华的地带。 博物馆的外观经过精心设计,建筑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 在8楼的陈列室中,不仅可以欣赏鬼斧神工的内画艺术、天工的内画艺术精品,还可以汇集石家庄乃至河北全省的30多种民间艺术精品。

“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过去,衡水以“老白干”的风景而闻名,现在,衡水又增添了荣耀。 1993年,衡水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全市从事内画艺术的人员约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形成了年产值约10亿元的特色文化产业。 河北衡水内画艺术之所以能发展得如此迅速,创始人王习三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人物。

“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王习三原名王瑞成,1938年5月24日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阜城县杨庄。 幼年的王习三受家庭的影响热爱书画。 在天坛玩,偶然发现有人在装着青霉素的小瓶子里画画。 这个小瓶子里怎么能画画呢?”之后,每次经过那里,王习三都去看。 出于某种好奇心,王习三的一生与内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4年,国家重视以前流传下来的手工艺保护,北京市政府推出了被迫转行的知名内画家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莹琪,让他重新从事旧职业,培养学生,传授技术。 1957年,高中毕业的王习三进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有名的内画艺人叶莹和叶晓峰为师。 “那时徒弟非常正式,必须向师父低头,徒弟必须有视力,必须经常照顾师父的生活起居。 ”王自勇经常听到父亲过去的事,表达了对父亲崇拜的心情。 “从过去出名以前开始,手工艺就是祖传的,有‘不传外姓’、‘不传男人’等讲究。 我父亲很幸运,是祖传五代“叶派”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 ”。 王习三特别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他说他在师傅们眼里是个很勤奋的徒弟。 1958年秋天,他和师傅叶晓峰在展览会上表演。 这一天,解放军之父朱德元帅视察展览会,看到王习三的《屈子问天图》的烟囱,赞不绝口,“以傲慢为戒,鼓励‘学习学习’! 蓝色胜过蓝色,胜过蓝色,要鼓励自己永远攀登高峰哦! ’朱德的一席之地让王习三至今难忘。 抱着向叶仲三(叶晓峰的父亲)等老艺人学习的决心,亲自改名为王习三。

“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文革”时,由于历史原因,王习三跟随母亲、弟弟被送回原籍北阜城县杨庄进行劳动改造。 以前在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王习三的内画鼻烟壶已经开始出口创汇,一件作品的价格可以达到数百元,回老家干农活,一个人可以动8毛钱。 巨大的落差折磨了王习三。 他不甘心,冒着被吊起来的风险,白天种田,晚上开着煤油灯偷偷从事内画艺术。 渐渐地,他不仅自己继续从事内画艺术的研究,到了1968年,他接受了弟子,认为中国以前传下来的手工艺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发扬光大1972年,执行政策,王习三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 那时,他收了六个徒弟。 王习三的努力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1977年,他被调到衡水市设立了特殊的技术工厂。 渐渐地,王习三的耕耘获得了收获。 1979年,应邀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和创作设计者代表大会”,被轻工业部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 1985年,他完成的“美国历代总统肖像系列烟壶”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的“金杯珍品奖”。 同年,北京市旅游局局长薄熙成青睐王习三的内画艺术,提供了6个入京名额。 王习三犹豫了一下:回首都北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前途的快速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但自己多年来一直专心研究。 努力弘扬的内画艺术根植于衡水,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这时候离开,十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再三考虑,王习三想到留在衡水,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和内画艺术只有得到家乡的保护才能活下去,现在有点名气了。 王习三执着于内画艺术的迅速发展。 从1968年招募第一批弟子王百川开始,迅速发展到现在的4万人,年产值约10亿元的文化产业,这是怎样的不懈努力? 成名后,新加坡、美国等国利用各种丰富的物质条件让他定居,王习三婉言谢绝。

“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王习三的成功是用执着和勤奋交换的。 他在传入中国之前基于内画艺术,吸收和积累了各派内画艺术之长,勇于探索新事物,最先开创了现在内画界广泛采用的“金属棒挂笔”,开创了“内画技法”的先河,被认为是国外“当代最优秀的内画艺术大师” 王习三作品的主题素材广泛,构思高雅,形神兼备,书画林立,自成雅俗共享,风格朴素生动。 20世纪60年代香港《工艺与美术》杂志评价说:“王习三的内画艺术,技法全面、主题素材广泛,优于各家名人。” 王习三于1981年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并担任过一二届会长。 1983年被国际烟壶学会授予该会第一位亚洲籍“荣誉会员”,1986年被国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7年4月:王习三被聘为首届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7年6月:文化部命名王习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衡水内画的代表传承人。 2008年7月:担任第29届奥运会火炬手。 2008年11月:获得“亚太手工艺大师”称号。 年7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生涯功绩奖”。 其作品《百子图》《金鱼图》等在国内外都很有名。

“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现在王习三可以安度晚年了。 之所以这么轻松,是因为有他的继承人,长子王自勇继位,驰骋在弘扬中国内画艺术的道路上。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王自勇回到衡水市习三内画艺术院画鼻烟壶,创作的作品已自成一格。

王自勇说:“今年我们在北京开鼻烟壶博物馆是为了在首都这个文化艺术经济中心继续弘扬鼻烟壶艺术。 开馆后的第一期,将展示新加坡杨河收藏的紫砂壶和大陆藏家杨勇收藏的鼻烟壶。 我们希望通过博物馆平台,解放艺术品的文化内涵,体现社会普及的作用。 通过让观察者欣赏艺术品,了解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艺术,让沉迷于艺术的朋友有所收获。 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内画艺术做出贡献。 因为内画鼻烟壶才改变了我们全家,以及很多衡水人的命运……

标题:“王习三:小小烟壶画乾坤”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1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