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9字,读完约7分钟

“蛟龙”号启动了由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海洋协会组织的5000米海上试验。

“向阳红9号”共有96名成员,来自13个研究和测试单位,包括CSIC第702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音系研究所。离开前,蛟龙号的首席潜艇兵叶聪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次,我们充满信心。这是中国载人深潜的“破纪录之旅”。

自2010年“蛟龙”号成功跳水3759米以来,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小龙设计的最大潜水深度是7000米。这次5000米的下潜将全面评估潜水器的设计功能和性能,锻炼和培养我国载人深潜技术能力,为最终实现最大下潜做好准备。”中国海洋协会秘书长、载人海洋试验领导小组副组长金说。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李阳阳·詹丽花

来自江苏江阴

昨天上午9点40分,“向阳红9号”鸣笛,缓缓驶离江苏江阴苏南码头,驶向东太平洋(601099)。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5000米海上试验(中国海洋第25次航行)的下水仪式正在这里举行。

启动仪式上,“吉隆”试航队代表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宣誓,队员们一一报出了名字:唐家岭、傅、叶聪、刘枫...并齐声喊道:“记住祖国人民的重托,坚决完成海上试航任务!”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慈贵向海试总指挥刘枫赠送国旗,随后海试小组代表陆续登船。在《热血颂》中,出席开航仪式的嘉宾和各界代表向试航人员挥手告别。

“小龙”这个数字

240公斤

出发时,蛟龙号的三艘潜艇列队向欢送会的人群挥手致意。叶聪在他们当中很突出,因为他很胖。据他自己说,刚刚测量的重量已经是102公斤了。潜水器所需的重量一般不超过80千克,因为深潜器的负载有限。“蛟龙”号的最大载荷为240千克,因此要求三艘潜艇的总重量不得超过240千克。光是叶聪一人就承担了大部分重量,只剩下138公斤的“配额”给另外两艘潜艇唐嘉陵和傅。这两个80后今年刚刚成为正式潜艇,已经很瘦了,站在叶聪旁边就更瘦了。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0个按钮

这次,有9个人轮流和蛟龙一起潜水。除3名潜艇艇员外,还有6名专家学者。他们的衣服都是定做的。潜艇服的面料必须由纯棉防静电材料制成,有连体和分体两种款式。潜艇艇员去年出现时穿的潜艇服是连体的,中间打着结。事实上,他们更喜欢分开穿。然而,无论是单件套装还是分体套装,潜艇套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纽扣的数量是0,因为它不能用坚硬的物体来装饰。按钮可能会意外损坏机舱内的精密仪器。在满足纯棉防静电和无硬装饰要求的前提下,如果允许进入客舱空室,可在检查后携带个人衣物。在深潜过程中,舱内温度会不断变化,春、夏、秋、冬四季都需要步行一次,因此潜水者需要随时增减衣物。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十年前,我梦想领导深海龙的发展

6月29日下午,刘枫在江苏省江阴市居民楼酒店主持召开“蛟龙”各集团员工协调会。为了不打扰他,记者们在门外等候。“真的很抱歉,开航前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所以让你久等了。”

可能是最近太忙了,刘枫的眼里露出一些疲惫。然而,当记者提到“蛟龙”时,他的眼睛突然睁大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可以说,这次5000米深潜的准备比之前的1000米和3000米更充分,所以我很有信心。”

谈到自己和蛟龙的故事,刘枫说,我们应该从上个世纪开始。20世纪末,刘枫还是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大洋协会)项目部主任,但他已经意识到中国自主开发载人潜水器的迫切性。“当时,深海开发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结合我国深海资源研究开发的主要需求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我提出了发展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建议。”刘枫回忆道。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2001年12月1日是刘枫生命中特殊的一天。从那以后,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添加了一个关键词——“载人潜水器”。“我记得北京下过雪,气温很低,但我的心很温暖,因为我被正式聘为‘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的总队长。”

次年,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7000米载人潜水器”正式获批,刘枫的工作进入快车道。

第一次试跳50米让刘枫汗流浃背

值得庆祝的是,这个项目已经获得批准,但对刘枫来说,挑战才刚刚开始,因为一切都将从零开始。“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经验。在项目开始时,很难出国访问,更不用说了解关键的核心技术了?”

2002年3月,刘枫与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办公室签订了重大专项研发合同。载人潜水器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很广,从一开始就聚集了CSIC 702、701、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100多个科研机构和企业

作为技术决策和组织实施专项总体小组的组长,刘枫的职责是实现潜体系统、水面支撑系统、潜艇系统和应用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保持开发进度同步。

六年后,载人潜水器开始发射。这时,刘枫已经是海试现场的总指挥。第一次50米跳水,让刘枫捏了一把冷汗。“当时,潜水器被放入海洋后,它突然失去了联系,因为无线电传输根本无法接收,而且因为海洋表面的环境非常嘈杂,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潜水器。作为总司令,当时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非常焦虑。”

自2009年8月以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先后组织了1000米和3000米的海上试验。一年之内,在中国南海进行了20次海上试验。

2010年8月26日,中国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首艘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成功下潜至3759米,超过全球平均海洋深度3682米,创造了水下和潜艇作业9小时3分钟的纪录。“当我们的潜水器在海底插上五星红旗时,我和同伴们兴奋地站了起来,我们成功了!”

完成5000米并及时冲击7000米

就在举国欢庆的时候,刘枫设定了5000米和7000米的目标...“今年将进行5000米的海上试验,7000米的海上试验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一旦深度达到7000米,小龙的深海勘探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面积的99.8%。”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枫透露,今年,除了“海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海审”。“根据我们的准备工作,5000米深的潜水一方面是测试潜水器的性能,但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海洋实验和实际应用。”

刘枫表示,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分配,自2001年起,中国在太平洋中部矿区拥有专属探矿权和优先采矿权,面积7.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渤海。

“这里有丰富的矿物和稀有金属。这台潜水器的另一项任务是帮助科学家开发这个矿区,并直接在深海进行科学研究。这次,浙江杭州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也一起出海了。”

经过努力,蛟龙载人潜水器正取得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这也让刘枫感到非常欣慰,但在他的心里,总有一根弦——不是挑战深海,而是开发深海。

“根据目前的设计,我们的小龙可以到达7000米的深海,这是世界上最深的载人潜水器。这足以显示中国在载人深潜技术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但我们也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发深海资源和为科学研究服务。”

标题: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