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68字,读完约5分钟

2008年12月,时任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兴区副书记、区长的刘力因煤矿安全事故被免职。次年2月,刘力重新担任市委书记、七台河市建设局副局长、市建设工程管理处处长,并于今年1月当选七台河市副市长。这则消息再次引发网友讨论,问题官员被免职后悄然归来。网民普遍认为,高调问责,低调复出,是对失职和腐败的纵容,不仅伤人心,也损害政府公信力。有网友认为上下级利益关系的存在是问责官员悄悄回来的深层次原因。有网友呼吁从立法上完善问责制,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网友还建议完善复出的条件和程序,使其公开透明。

被问责官员闪电复出引争议 网友吁完善问责体系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网友认为这样的“免职”是对失职和腐败的纵容。网友“syzrkl”表示,被免职官员的“复出”表面上是因为传统官制的人情化,背后隐藏着“培养一个干部不易”的深层焦虑。这意味着前官员下台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这种空洞式的应对方式甚至失去了阻止前官员走向未来的警示作用。网友“太阳鸟”表示,在官员失职、腐败的严峻形势下,已经被曝光和查证的官员仍然被给予“撤职”处分,这不仅再次伤害了公众感情,也是对这些行为的纵容。以“问责”为挡箭牌,避开风头,让民众在舆论不再关注,愤怒和委屈消散的时候,重新戴上黑帽子。这种问责不仅难以形成真正的威慑,而且使严肃的问责成为笑柄。

被问责官员闪电复出引争议 网友吁完善问责体系

高调问责,低调复出,不仅伤人心,也有损政府公信力。网民普遍认为,如果问责变成忽悠人,官员的保护会导致政府严重的信用危机。网友“信爱”表示,高调问责,低调复出,几乎成了某些地方官场的“新规则”:意外→问责→冷静一段时间→悄然复出→被发现→舆论哗然→说明复出符合要求→走开。这种被免职时“轰轰烈烈”,回来时却沉默不语的反常现象,令公众愤怒,影响政府公信力。网友“花儿12”认为,问责机制已经成为问题官员一次次回来之前的避风港。现实中很多问责官员悄悄回来,让人不得不怀疑某些地方的干部问责制。这个问责制是用来灌注普通人的吗?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顾民意,一再突破人民群众的心理底线,不仅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淳朴感情,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被问责官员闪电复出引争议 网友吁完善问责体系

有网友认为,上下级的利益关系是问责官员悄悄回来的深层次原因。一项关于“问责官员悄然回归的原因是什么”的网上调查显示,83.76%的受访者认为原因在于“上下级利益关系”;15.35%的受访者认为“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在程序上有待完善”;0.9%的受访者选择是因为“问责官员确实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位网友指出,问责官员悄悄回来的消息已经一个接一个重复。除了监管不力,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在一些问责事件中,出现了“丢车保帅”的现象:“车”对“雷”帅很突出,他的快速回报就是用利益交换“帅”来偿还或安抚“车”。“车”和“帅”之间有一种暧昧关系,导致问责人低调复出的特殊方式,不公开评论,回避宣传。问责者很快回来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就业制度的缺陷。

被问责官员闪电复出引争议 网友吁完善问责体系

网民呼吁从立法上完善问责制,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很多网友认为,公众对“带病归来”的不满,并不是针对问题官员本身,而是对干部任免制度的一种担忧。有“有病”的官员之前,有“有病”的机制。毕竟舆论监督的力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堵住每一个制度缺口。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深思的地方。网友“gogo”认为,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并不满足社会各方对问责的理解。这些规章制度虽然很详细,但只解决了官员违约后的处罚问题,并没有明确相关官员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违约后是否有处罚期限和范围等。特别是,他们没有回答公众最想知道的问题,即为什么官员如此容易违约,以及为什么他们在违约后可以继续在其他地方任职。网友“吴传义”指出,中国问责实践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前期的问题是问责引发的异常,问责主体不明确,问责对象范围不全面;现阶段的问题是,问责标准的灵活性太大,问责支持系统的供应不足;事后阶段的问题是缺乏问责的救济制度规定,缺乏问责官员下落的制度规定。为了使行政问责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必要从立法上完善问责制,使其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

被问责官员闪电复出引争议 网友吁完善问责体系

网友建议完善复出条件和程序,做到公开透明。网友“李曙明”表示,为了告别问题官员“几乎100%返还”的现实,必须从完善返还条件和程序入手。其实这方面也不是完全没有章法。比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辞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干部,在新的岗位工作一年以上,成绩突出的。符合晋升和任命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重新任职或者晋升领导职务。”问题在于,除了“一年以上”的期限明确外,“业绩突出”、“符合晋升任用条件”、“能够遵守相关规定”等表述过于模糊,给随意操作留下太大空间。至于复出程序,没有明确规定,完全看相关部门。人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根本谈不上。哪一天官员复出的条件和程序有明确的“一定规则”,哪一天官员复出的混乱才能真正说再见。网友“thyboy”表示,问题官员不是不能回来,而是理智有原则的回来。选举官员的程序应该仔细设计。比如提名、考察、讨论决定、公示等,都要明确,要加强人大在官员问责和复出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记者霍景英)

标题:被问责官员闪电复出引争议 网友吁完善问责体系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9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