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4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南婷)年底和年初是人们盘点一年“收获”的时候。但2011年股市大跌,楼市涨跌多跌少,大部分市场投资者收益惨淡,不少投资者亏损严重。人们意识到“市场存在风险,所以入市需要谨慎”。2012年会不会出现“变故”,新的一年的投入会不会有更好的收获?大家都很期待。

默多克和邓文迪将离婚,分手费或达到10亿美元

2011年:“管好你的钱,你就离开你”为主旋律

白领张鹏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薪不到4000元的他,就指望通过理财获得的工资外收入来攒钱付房款首付。然而,当他盘点2011年的理财收入时,他沮丧地发现,自己损失了30%以上,而不是盈利。

作为一名高级财务经理,张鹏的主要投资方向是股票和基金。可惜2011年a股跌回十年前,炒股导致他损失50%左右;购入基金中的部分股票型基金随市值净值跌回两年前,损失约15%;货币基金带来的利润不到4%,这让他有些安慰,但这远远弥补不了他今年的亏损。

他扳着手指头算了算,自己省下来的三万多元理财资金,被水漂砸了。“这离买房和娶妻还远着呢。"

纵观2011年的中国股市,可谓“处处哀痛”。今年上证指数全年下跌21.68%,为历史第三大年度跌幅,仅次于2008年的65.39%和1994年的22.3%。a股市值缩水近6万亿,投资者人均损失约4.2万元。大多数中小投资者都遭受了损失。王宁宁,一个在股票市场摸索了五年的股东,在2011年损失不到30%。“在我认识的炒股朋友中,我绝对没有亏太多。”

2011理财“一理就亏”惨成主调 期盼今年好收成

即使是专门做理财的基金公司,也没有为基层人民赚到钱,证券公司的理财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除货币基金外,公募基金没有上涨,股票基金跌幅最大,年均亏损超过25%;私募平均下降17.49%,私募亏损占90%以上。根据中国大投资者之家提供的数据,2011年,只有不到50种券商理财产品实现了正回报,约占所有产品的18%。

2011理财“一理就亏”惨成主调 期盼今年好收成

银行融资等“短期和长期”并不令人满意

盘点2011年居民理财,可以发现,在股市楼市冷淡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黄金成为居民理财的热门方式。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井喷式发布。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20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销售产品17463种,同比增长102%。从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来看,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仅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就达到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同比增长45.7%。

冯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退休员工,她是一个典型的“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她的财务管理仅限于银行的活期和定期存款。但2011年,她跟风买了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发现收益略高于定期存款,比炒股更安全,更实惠。“它是在银行职员的‘忽悠’下买的。投资半年,到期收益5%以上,让人开心。”

业内人士提醒普通投资者,种类繁多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有风险和损失。而且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信息不透明,盈亏听天由命。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的数据,2011年12月,6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下降。在调控的影响下,2011年房价稳步下降,呈现下降趋势,不再可能指望靠炒房一夜暴富。

楼市低迷,股市低迷,刺激了风险相对较高的信托产品。根据福利信托工作室的数据,2011年所有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9.11%,其中房地产信托产品达到10.06%。专家指出,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将信托产品作为有效的融资渠道,大大提高了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收益率。

再看黄金,2011年,国际金价上演了过山车行情,从年初的每盎司1400美元左右飙升至9月份的每盎司1900美元以上,过去4个月下跌了约15%。在大幅下跌前安全的投资者获得了利润,而一直预计金价会上涨、未能及时撤出的投资者则蒙受了损失。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2011理财“一理就亏”惨成主调 期盼今年好收成

地址:http://www.yunqingbao.cn/yqbxw/9287.html